绍隆寺

吾从释迦久,无上师涅槃。

探道三十载,得道天南端。

非胜适殊方,起諠归理难。

放弃乃良缘,世虑不曾干。

香界萦北渚,花龛隐南峦。

危昂阶下石,演漾窗中澜。

云盖看木秀,天空见藤盘。

处俗勒宴坐,居贫业行坛。

试将有漏躯,聊作无生观。

了然究诸品,弥觉静者安。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翻译

我跟随释迦牟尼很久,尊师已涅槃离去。
探索佛法三十载,终在天边领悟大道。
并非远方胜利才值得,回归真理之路艰难。
放下才是善缘,世俗忧虑从未侵扰。
香烟缭绕于北洲,花龛隐藏在南山峰。
阶下石头高耸,窗中波澜荡漾。
云层之上树木繁茂,天空之下藤蔓缠绕。
身处尘世却静坐修行,虽贫困仍坚守佛业。
尝试以有缺陷之身,看待无生之境。
深入理解万物,更觉宁静者心安详。

鉴赏

此诗是唐代诗人沈佺期的作品,名为《绍隆寺》。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修行感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吾从释迦久,无上师涅槃。探道三十载,得道天南端。"

开篇即点明诗人自诩为佛门后裔,长期追求佛法,终得悟道于天南之地。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信仰和个人修行历程。

"非胜适殊方,起諠归理难。放弃乃良缘,世虑不曾干。"

接着诗人阐述自己并不以物质或社会关系为重,而是追求心灵上的解脱,不为世俗牵绊。这段落强调了作者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

"香界萦北渚,花龛隐南峦。危昂阶下石,演漾窗中澜。"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香气缭绕、花朵隐藏等,表达了自己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并通过“危昂”形容寺庙之险峻,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俗的意境。

"云盖看木秀,天空见藤盘。"

这两句更深化了这种意境,诗人眼中的自然界已经不仅是现实的存在,而是与自己的内心世界相呼应的精神寄托。

"处俗勒宴坐,居贫业行坛。试将有漏躯,聊作无生观。"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尘世,但心灵已经超脱物质欲望,通过修行达到一种“无生”的境界,即超越生死轮回的精神状态。

"了然究诸品,弥觉静者安。"

全诗结束于对宁静生活的肯定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心平和与世俗隔绝的向往和追求。

沈佺期通过这首诗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同时也展示了其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和个人修行的成果。

收录诗词(154)

沈佺期(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

  • 字:云卿
  • 籍贯: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
  • 生卒年:约656 — 约715

相关古诗词

饯远

任子徇遐禄,结友开旧襟。

撰酌辍行叹,指途勤远心。

秋皛澄回壑,霁色肃明林。

暧然青轩暮,浩思非所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临高台

高台临广陌,车马纷相续。

回首思旧乡,云山乱心曲。

远望河流缓,周看原野绿。

向夕林鸟还,忧来飞景促。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相和歌辞.凤笙曲

忆昔王子晋,凤笙游云空。

挥手弄白日,安能恋青宫。

岂无婵娟子,结念罗帐中。

怜寿不贵色,身世两无穷。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东]韵

送友人任括州

青春浩无际,白日乃迟迟。

胡为赏心客,叹迈此芳时。

瓯粤迫兹守,京阙从此辞。

茫茫理云帆,草草念行期。

纷吾结远佩,帐饯出河湄。

太息东流水,盈觞难再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