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陂塘.宋坝

出春城、秧歌几日,芳原一绿如剪。

四山围作棋枰样,阁阁鸣蛙不断。

塍一线,袅百亩衡从,树小荫如伞。吴装短卷。

看人影鸦锄,车声龙骨,物外散鸡犬。谋生贱。

五十归田未晚。学耕空守枯砚。

倾家难买柴车住,头白王尼谁伴。君不见。

自晋后渔郎,几见桃花岸。游民在眼。

坐豆叶村边,稻花风外,黄送夕阳远。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乡村的田园风光和农耕生活。"出春城、秧歌几日,芳原一绿如剪",开篇即展现出春意盎然的景象,秧歌声中,田野一片翠绿,仿佛被精心修剪过。"四山围作棋枰样,阁阁鸣蛙不断",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了山峦起伏与蛙鸣交织的宁静画面。

"塍一线,袅百亩衡从,树小荫如伞",细致地描绘了田间小路、整齐的稻田和如伞的树荫,展现了农耕区的有序与和谐。接下来的几句,通过"人影鸦锄,车声龙骨,物外散鸡犬",生动描绘了农夫劳作的场景,以及乡间生活的质朴与自然。

"谋生贱。五十归田未晚",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感慨,认为即使身份卑微,年过半百回归田园也不算晚。"学耕空守枯砚"则流露出词人对学问无用武之地的无奈,与现实生活的对比鲜明。

"倾家难买柴车住,头白王尼谁伴",揭示了生活的艰辛,即使倾尽所有也难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孤独感油然而生。最后以"晋后渔郎,几见桃花岸"的历史典故,寄寓对世事变迁和田园诗意的向往,以及对游民生活的同情。

整体来看,赵熙的《迈陂塘·宋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代末年至近代初乡村生活的画面,既有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574)

赵熙(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木兰花慢.虎洞

古来荒可想,只城角,似岩乡。

入石户深深,云阿寂寂,玉溜锵锵。洪荒。

自融气母,想风吹、一泡裂崖冈。

留作菟裘佳处,六时心地清凉。焚香。小步禅堂。

消夏气、领秋光。叹碧玉壶中,黄斑径里,此亦沧桑。

苍茫。放翁著句,甚无人,镌字绿苔旁。

不用飞霞题壁,我生已似云将。

形式:

台城路.涅槃楼

眼前了了无生法,君看此楼深处。

苦海元乾,禅天不坏,去路依然来路。新蝉自语。

坐万绿阴中,早凉高树。

枯蜕无声,不知人世有风露。

香台微雨乍歇,客来拚痛饮,休更心苦。

人各一回,劫凡千变,我亦恒河小住。江干战鼓。

甚造出虫沙,渐台郿坞。世外金容,翠岩天万古。

形式:

贺新凉.九霄顶,北山第一高处

一朵荣州翠。是人閒、埃风净处,万年秋气。

大势山形雄西北,乱阜镵天无次。

似大海、鲸牙千队。

盲左腐迁传战纪,纵文澜、百怪浑如此。

松风响,天鹅翅。高台合向峰尖起。

坐台中、呼来皓月,问开天事。

一臂苍苍陵州界,横绝铁山围地。

铁山下、拥斯茫水。

晋代蛮荒诸葛迹,洒长空、不尽神州泪。

阵云在,江声里。

形式:

水龙吟.龙洞,唐开化寺也

一山蟠作狮身,就中笠子天光小。

洞当凹处,海涛常响,法云难扫。

断溜生苔,疏风替扇,客同秋到。

想有唐人住,其名曰伋,空巢结、金光草。

南渡那堪重道。认摩崖、荒烟落照。

当时名士,新亭泪落,旭阳天老。

树倒栖禽,钟清唤月,依然古庙。

听酒边人语,佛狸当死,匣中龙啸。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