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王夫之的《咏史二十七首》中的第六首,以历史人物为题材,展现了两位著名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学术追求。"中垒传经烧汞",这里的"中垒"可能指的是道教炼丹中的重要概念,"传经"暗指道家传授秘诀,而"烧汞"则指炼丹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汞在道教炼丹中被视为重要的元素。这句诗描绘了某位人物致力于寻求神秘知识和长生之道。
"东坡抗疏逃禅","东坡"指的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抗疏"是指他敢于直言上书,"逃禅"则暗示他虽然身处佛教环境,但并未完全遁入空门,而是保持了独立的人格和思想。这句诗反映了苏轼不拘一格的生活态度和对儒家道德的坚守。
"梦傍昌黎床榻","昌黎"指的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梦傍床榻"表示诗人将自己与韩愈的精神世界相联系,可能是在梦境中寻求精神上的共鸣或寄托。
"炉兼万毕铜铅",这里再次强调炼丹活动,"万毕"形容炼丹过程的复杂和艰辛,"铜铅"则是炼丹材料,象征着追求知识和智慧的探索。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两位历史文人的形象,表达了对知识追求、个性自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王夫之的历史感慨和个人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