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七首(其四)

缥缈浮图宫,俨若王者居。

列徒二三千,僮仆数百馀。

饱食被纨素,安坐谈空虚。

秋来入租税,鞭朴耕田夫。

不恤终岁苦,徵求尽锱铢。

野人不敢怒,泣涕长欷歔。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感兴七首(其四)》,由元代诗人陈高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庙宇与世俗社会交织的图景,通过对比庙宇中的僧侣生活与农民的劳苦,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感慨。

首句“缥缈浮图宫,俨若王者居”以“缥缈”形容庙宇的虚幻与超脱,将之比作王者的居所,暗示庙宇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接着,“列徒二三千,僮仆数百馀”描绘了庙宇内僧侣众多、仆从繁多的景象,显示其规模宏大。

“饱食被纨素,安坐谈空虚”两句则聚焦于僧侣的生活状态,他们衣着华美,生活富足,闲适地谈论佛法,过着与世隔绝的宁静生活。这种生活与下文农民的辛苦形成鲜明对比。

“秋来入租税,鞭朴耕田夫”揭示了农民的艰辛。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农民却要缴纳沉重的租税,承受鞭打的惩罚,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农民的悲惨境遇。

“不恤终岁苦,徵求尽锱铢”进一步强调了官府对农民的苛捐杂税,不顾农民一年的辛劳,榨取每一分每一厘。

最后,“野人不敢怒,泣涕长欷歔”表达了农民面对压迫时的无奈与痛苦,他们虽心有不满,却不敢反抗,只能默默哭泣,表达内心的哀伤。

整首诗通过对比僧侣与农民的生活,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与残酷,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收录诗词(125)

陈高(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顺帝至正十四年进士。授庆元路录事,明敏刚决。不满三年,自免去。再授慈溪县尹,亦不就。方国珍欲招致之,无从得。平阳陷,浮海过山东,谒河南王扩廓帖木儿,论江南虚实,陈天下之安危。扩廓欲官之,会疾作卒。有《不系舟渔集》、《子上存稿》

  • 字:子上
  • 号:不系舟渔者
  • 籍贯:元温州平阳
  • 生卒年:1315—1367

相关古诗词

感兴七首(其五)

客从北方来,少年美容颜。

绣衣白玉带,骏马黄金鞍。

捧鞭揖豪右,意气轻丘山。

自云金张冑,祖父皆朱幡。

不用识文字,二十为高官。

市人共咨嗟,夹道纷骈观。

如何穷巷士,埋首书卷间。

年年去射策,临老犹儒冠。

形式: 古风

感兴七首(其六)

步出城门道,忽见群车驰。

车中何所有,文贝光陆离。

美娃载后乘,销金灿裳衣。

问之何如人,云是官满归。

闻者交叹息,清名复奚为。

形式: 古风

感兴七首(其七)

悲风西北来,树木声萧萧。

蟋蟀鸣四壁,鸿雁飞层霄。

时光忽已异,四序如更徭。

人生无百年,转瞩朱颜凋。

胡不崇明德,早使勋业昭。

空悲千载下,身死名寂寥。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送陆有章分题得巽山

巽山如层台,积翠俯城郭。

古木秀松槠,玄鸟隐楼阁。

雨散飞素云,风静语丹鹤。

游人日跻攀,杖屦相绎络。

陆郎吴中来,雅志好丘壑。

哦诗松间题,携酒石上酌。

我性亦爱山,方期结幽约。

兹焉送子去,登陟惨不乐。

远别已伤怀,真境况寥落。

伫立睇大江,孤舟入冥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