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七日夜坐达晓,寄子由

灯烬不挑垂暗蕊,炉灰重拨尚馀薰。

清风欲发鸦翻树,缺月初升犬吠云。

闭眼此心新活计,随身孤影旧知闻。

雷州别驾应危坐,跨海清光与子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夜曲。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自己的孤独感和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灯烬不挑垂暗蕊”一句,描绘出诗人室内昏黄的灯光,以及灯芯快要熄灭的情形。这里的“暗蕊”可能指的是灯花,即灯芯熄灭前的一种现象。这两句通过对室内景物的细致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寂寞的氛围。

接下来的“炉灰重拨尚馀薰”则是对室内生活细节的刻画,诗人在夜深时分仍然在忙于挑拨炉火,以图取暖。这里的“馀薰”指的是残留的余温,表现了诗人的不舍和对生命中点滴热量的珍惜。

“清风欲发鸦翻树,缺月初升犬吠云”两句,则是室外景物的描绘。夜风即将到来,树上的乌鸦被惊扰而起飞,而天上挂着一轮不完整的新月,下方则传来了狗吠声,这些都是夜晚常见的声音和情境,但在诗人笔下,却显得格外凄凉。

“闭眼此心新活计”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在这寂静而又略带悲哀的夜晚中,仍然在思考着新的生存之道。这里的“新活计”,可以理解为对生活的新的期望和计划。

“随身孤影旧知闻”则是对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的一种抒发,即便是在无人的夜晚,自己的影子也成为了他唯一的陪伴,这份孤独感已然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雷州别驾应危坐,跨海清光与子分”两句,则是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这里的“雷州别驾”,可能指的是诗人的朋友或亲人,而“跨海清光”,则是在表达即便相隔遥远,即便海阔天涯,但心中那份清澈的光芒,始终与亲友相连。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在寂静夜晚中的孤独感和对远方亲人的无限思念。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谪居三适三首(其一)旦起理发

安眠海自运,浩浩朝黄宫。

日出露未晞,郁郁濛霜松。

老栉从我久,齿疏含清风。

一洗耳目明,习习万窍通。

少年苦嗜睡,朝谒常匆匆。

爬搔未云足,已困冠巾重。

何异服辕马,沙尘满风騣。

雕鞍响珂月,实与杻械同。

解放不可期,枯柳岂易逢。

谁能书此乐,献与腰金翁。

形式: 古风

谪居三适三首(其二)午窗坐睡

蒲团蟠两膝,竹几阁双肘。

此间道路熟,径到无何有。

身心两不见,息息安且久。

睡蛇本亦无,何用钩与手。

神凝疑夜禅,体适剧卯酒。

我生有定数,禄尽空馀寿。

枯杨不飞花,膏泽回衰朽。

谓我此为觉,物至了不受。

谓我今方梦,此心初不垢。

非梦亦非觉,请问希夷叟。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谪居三适三首(其三)夜卧濯足

长安大雪年,束薪抱衾裯。

云安市无井,斗水宽百忧。

今我逃空谷,孤城啸鸺鹠。

得米如得珠,食菜不敢留。

况有松风声,釜鬲鸣飕飕。

瓦盎深及膝,时复冷暖投。

明灯一爪剪,快若鹰辞鞲。

天低瘴云重,地薄海气浮。

土无重膇药,独以薪水瘳。

谁能更包裹,冠履装沐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上元夜过赴儋守召,独坐有感

使君置酒莫相违,守舍何妨独掩扉。

静看月窗盘蜥蜴,卧闻风幔落伊威。

灯花结尽吾犹梦,香篆消时汝欲归。

搔首凄凉十年事,传柑归遗满朝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