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子五十寿言

昔在世皇,肃外台纲。谁其荩臣,乃有二张。

等彼二荀,叔慈慈明。慈明内润,智以仁藏。

积厚而钟,伯子发祥。惟我伯子,隽声英英。

立破万卷,躏百氏场。吐为艺文,陆离洗洋。

中权所指,锋孰敢当。薄游贤关,如锥处囊。

天吝抟扶,畴适雄飞。敛尔壮心,杜尔德机。

不顺以施,日胜而肥。怀珠川媚,蕴玉山辉。

君曰宁尔,容彭所希。黄金为饵,同类为妃。

骖虬御鸾,翱翔九围。人有恒言,五十知非。

君知其非,大雄是皈。离照中天,万磷息辉。

谁缚谁解,何顺何违。六辔在御,惟汝指麾。

不慕独觉,宁希小乘。不贪转轮,何况小荣。

着为微言,撇捩纵横。荡乎漆园,又似净名。

其子和之,玉振金声。独立须弥,俯挹太清。

怒马脂车,如袭百蝇。封人之祝,如一蝇鸣。

我有半偈,乃驻君听。四十九年,无法可称。

杜口毗邪,息心化城。大家团栾,共证无生。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此诗《张伯子五十寿言》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是对张伯子五十大寿的颂辞。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与象征手法,展现了对张伯子才学、品德及人生智慧的高度赞扬。

首句“昔在世皇,肃外台纲”以历史帝王的治国之严来比喻张伯子在道德与学问上的严谨态度。接着“谁其荩臣,乃有二张”将张伯子比作忠诚的辅臣,与历史上的著名谏臣并列,凸显其重要性。

“等彼二荀,叔慈慈明”通过对比荀子兄弟,赞美张伯子的智慧与仁爱,强调其内在修养的深厚。接下来“慈明内润,智以仁藏”进一步描绘其智慧与仁德的融合,如同慈明之光,内敛而深邃。

“积厚而钟,伯子发祥”指出张伯子的智慧与美德如同钟声,悠远而响亮,预示着他的家族将因此而繁盛。随后“惟我伯子,隽声英英”直接赞美张伯子的才华与名声,形容其如英华绽放。

“立破万卷,躏百氏场”展现张伯子广博的学识与深厚的学术功底,犹如翻阅万卷书籍,踏遍百家学说的战场。接下来“吐为艺文,陆离洗洋”则描述他创作的艺术作品丰富多彩,如同海洋般广阔。

“中权所指,锋孰敢当”表明张伯子在决策时的智慧与力量,无人敢于挑战。接着“薄游贤关,如锥处囊”用锥子比喻张伯子的才华,即使在贤士云集的地方也显得卓尔不群。

“天吝抟扶,畴适雄飞”表达了上天虽未给予张伯子更多的助力,但他依然能够展翅高飞。接下来“敛尔壮心,杜尔德机”劝诫张伯子收敛锐气,避免过早显露才华。

“不顺以施,日胜而肥”警示张伯子不应过于追求外在的荣誉与权力,而应保持内心的充实与宁静。最后“怀珠川媚,蕴玉山辉”以珠宝与玉石的光芒,比喻张伯子内在的智慧与美德。

“君曰宁尔,容彭所希”表达了对张伯子的期望与祝福,希望他能像彭祖一样长寿且智慧。接下来“黄金为饵,同类为妃”以黄金与同类为伴侣的比喻,形容张伯子的高尚情操与选择。

“骖虬御鸾,翱翔九围”描绘张伯子如同驾驭龙凤飞翔于广阔的天地之间,象征其自由与超脱。接下来“人有恒言,五十知非”引用俗语,暗示张伯子在五十岁时可能有所觉悟。

“君知其非,大雄是皈”鼓励张伯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向大雄(佛教中的佛陀)寻求指引。接下来“离照中天,万磷息辉”以太阳照亮天空,熄灭其他星辰的光辉,比喻张伯子的智慧与成就超越他人。

“谁缚谁解,何顺何违”提出关于自由与束缚的问题,鼓励张伯子追求真正的自由。接下来“六辔在御,惟汝指麾”表示张伯子掌握着命运的缰绳,可以自由地驾驭生活。

“不慕独觉,宁希小乘”表达张伯子不追求个人的觉醒,而是希望达到更高的境界。接下来“不贪转轮,何况小荣”强调张伯子不贪恋短暂的荣耀,追求更长久的价值。

“着为微言,撇捩纵横”形容张伯子的言论精辟而深刻,如同风中摇曳的树枝。接下来“荡乎漆园,又似净名”将张伯子的言论比作庄子的著作与佛家的净名经,寓意深远。

“其子和之,玉振金声”表示张伯子的儿子也继承了他的智慧与美德,如同玉石与金属的共鸣,声音清越。

“独立须弥,俯挹太清”描绘张伯子站在须弥山顶,俯瞰宇宙的景象,象征其视野的开阔与智慧的深邃。

“怒马脂车,如袭百蝇”以愤怒的马匹和满载油脂的车辆,比喻张伯子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坚韧与决心。

“封人之祝,如一蝇鸣”以封人的祝愿,如同一只苍蝇的叫声,暗示外界对张伯子的期望与祝福。

最后“我有半偈,乃驻君听”表示诗人有半句话想要传达给张伯子,希望他能停下来倾听。接下来“四十九年,无法可称”暗示张伯子在过去的四十九年里,经历了许多事情,但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

“杜口毗邪,息心化城”鼓励张伯子闭口不谈邪恶之事,内心保持平静,通过修行达到心灵的净化。

“大家团栾,共证无生”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伯子与众人一起,共同体验生命的真谛,达到无生的状态,即超越生死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张伯子的赞美与祝福,展现了其在学问、品德、智慧以及人生境界上的卓越成就,同时也表达了对张伯子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石禅斋诗

以禅呼石,石不点头。指石为禅,禅笑不休。

禅亦强名,况石赘疣。石在汝臆,滞汝西游。

曷不椎碎,置之东流。自在无碍,荡荡悠悠。

汝既坚顽,如石水投。取指譬月,求剑刻舟。

石言则妖,我何哓哓。飞霰洪垆,才点即消。

形式: 四言诗

中泠馆诗

天一之精,汇为天潢。播于人间,洵广且长。

九曲曰河,九派曰江。止水之潘,中泠最良。

武昌王孙,凿井其城。濯彼心魄,导之清澄。

爰荫崇馆,爰饰嘉名。何必金山,始为中泠。

惟此中泠,与阿耨水。长安帝城,乃有二异。

时无万回,且鲜太尉。沈冥其中,曷识真味。

形式: 四言诗

二友篇(其一)王宗伯锡爵

太原吾闬彦,弱小负灵植。

三馆抗清标,八座回正色。

步武鼎铉间,弃之如遗迹。

荣名冠寰宇,紟绅所趋翼。

望望若将浼,空空类无识。

五十孺子慕,扳哀变原柏。

伊余麻中蒲,谬充他山石。

晚途乍折节,感此三不惑。

芰荷良可依,薇蕨足充食。

荆玉竟夕辉,恐为世工得。

形式: 古风

二友篇(其二)吾弟学宪世懋

吾弟一世才,孝友复天性。

感慨家难余,需徐傲时聘。

兴文良郁跂,流翰亦彪炳。

熟复循吏篇,所莅必响应。

人诵关西学,家传豫章政。

一戢秾艳规,夷然遂无竞。

稍阑坟素业,颇寄农圃兴。

所患余有身,衰来遂为病。

起色待尔发,肉枯宁天幸。

窃从毛君教,相将访真境。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