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独临官路易伤摧,从遣春风恣意开。
禅客笑移山上看,流莺直到槛前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春日独自行走于官方道路的凄凉情景,心中充满了伤感和悲哀。"易伤摧"表达了他内心的脆弱和敏感。然而,他又寄托于春风,无拘无束地让它自由地吹拂开去,这也许是他对现实无法改变的一种无奈和逃避。
接着,诗人笔触一转,写到"禅客笑移山上看",这里的"禅客"可能指的是一种超然物外、豁达明理的生活态度。他们仿佛在山上观看这世间的一切,包括官员的悲哀和春风的恣意,这种观察角度显得既超脱又从容。
最后,"流莺直到槛前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流莺"指的是流水边的野鸭,它们似乎不受人间忧愁的影响,悠然自得地游荡在溪流之中,甚至直至园中的围栏(槛)前。在这里,自然界与人世间形成了鲜明对比。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官路、春风、禅客和野鸭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内心矛盾、情感复杂,同时又追求超脱的世界。诗中的意象丰富,每个字都承载着深长的情感和哲理思考,是一首非常有层次和深度的作品。
不详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翠衿红觜便知机,久避重罗稳处飞。
只为从来偏护惜,窗前今贺主人归。
山中只是惜珍禽,语不分明识尔心。
若使解言天下事,燕台今筑几千金。
阻他罗网到柴扉,不奈偷仓雀转肥。
赖尔林塘添景趣,剩留山果引教归。
亦知世路薄忠贞,不忍残年负圣明。
只待东封沾庆赐,碑阴别刻老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