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林堂

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

美哉新堂成,及此秋风初。

我来适过雨,物至如娱予。

稚竹真可人,霜节已专车。

老槐苦无赖,风花欲填渠。

山鸦争呼号,溪蝉独清虚。

寄怀劳生外,得句幽梦馀。

古今正自同,岁月何必书。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深山幽谷中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开篇“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两句以浓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山清水秀的画面,给人以深远和宁静的感觉。随后的“美哉新堂成,及此秋风初”表达了诗人对新建成的堂屋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初秋时节的喜悦。

接下来的“我来适过雨,物至如娱予”则是诗人经过一场雨后的感受,万物似乎都因雨水而变得更加清新可人。紧接着,“稚竹真可人,霜节已专车”中“稚竹”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竹子在初秋时节的独特韵味,而“霜节已专车”则透露出诗人对季节更迭的感慨。

“老槐苦无赖,风花欲填渠”两句通过对老槐树和风中飘落的花瓣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无牵无挂的情怀。随后的“山鸦争呼号,溪蝉独清虚”则以鸟鸣声和蝉鸣声为背景,更增添了一份山野之中的宁静与空旷。

最后,“寄怀劳生外,得句幽梦馀”表达了诗人将自己的情怀寄托于自然之中,并通过写作获得一种超脱现实的安慰。全诗以“古今正自同,岁月何必书”作为结尾,表明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历史与个人记忆不加区分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山谷、林木、竹子以及秋风雨后的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皆中梁柱矣。都梁山中见杜舆秀才,求学其法,戏赠二首(其一)

露宿泥行草棘中,十年春雨养髯龙。

如今尺五城南杜,欲问东坡学种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皆中梁柱矣。都梁山中见杜舆秀才,求学其法,戏赠二首(其二)

君方扫雪收松子,我已开榛得茯苓。

为问何如插杨柳,明年飞絮作浮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行宿、泗间,见徐州张天骥,次旧韵

二年三蹑过淮舟,款段还逢马少游。

无事不妨长好饮,著书自要见穷愁。

孤松早偃原非病,倦鸟虽还岂是休。

更欲河边几来往,祇今霜雪已蒙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刘景文赠傅羲秀才

幼眇文章宜和寡,峥嵘肝肺亦交难。

未能飞瓦弹清角,肯便投泥戏泼寒。

忽见秋风吹洛水,遥知霜叶满长安。

诗成送与刘夫子,莫遣孙郎帐下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