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蝉

芳草久已歇,星火奄向中。

日暮玄鸣蝉,岁华坐将空。

轻举尘壤外,逍遥神仙同。

岂伊感时节,悲啸临长风。

夕露鲜馀润,炎飙成蕴隆。

清虚浪自足,高饿亦云穷。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傍晚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和诗人的情感体验。

首先,“芳草久已歇,星火奄向中。”这两句以“芳草”和“星火”为意象,分别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时间的流逝。芳草的凋零暗示着春天的结束,而星火的暗淡则预示着夜晚的降临,两者共同营造出一种时光匆匆、万物变换的氛围。

接着,“日暮玄鸣蝉,岁华坐将空。”日落时分,蝉声响起,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逝。这里的“玄鸣蝉”不仅指蝉的叫声,也隐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随着蝉鸣的响起,一年的时光似乎就要耗尽,给人以深深的无力感。

“轻举尘壤外,逍遥神仙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越尘世束缚,追求自由与超脱的心愿。他想象自己能够像神仙一样,远离凡尘,享受无拘无束的生活。这种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某种不满或逃避。

“岂伊感时节,悲啸临长风。”诗人并非单纯因为季节更替而感到悲伤,而是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促使他面对自然界的变迁,发出悲叹。他站在长风之中,用悲啸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反应,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

“夕露鲜馀润,炎飙成蕴隆。”傍晚的露水虽还带有几分湿润,但炎热的风却已经积蓄了力量,预示着夜晚的凉爽即将被白天的酷热所取代。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中冷暖交替的规律,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不定。

“清虚浪自足,高饿亦云穷。”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清静与虚空的追求,以及对高处不胜寒的感慨。他认为,尽管追求清静与虚空可以带来内心的满足,但在高处却会感到孤独与寂寞,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傍晚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它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和圣俞十二韵

处世诚碌碌,白发生满头。

所以不自惭,数从长者游。

醉翁名世者,事业晞孔周。

独立千岁外,邈然已难俦。

韩范青云姿,奋飞起西州。

徘徊霄汉间,下视轻蜩鸠。

诗老最前辈,名声三十秋。

篇章被海表,岂独鲁与邹。

今我亲见之,执鞭乃所求。

何况登其堂,举觞预献酬。

清谈破群疑,嘲笑宽百忧。

以此捐岁月,吾生同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宿绿溪

云昏江水阔,两淮不可测。

山丘望亦迷,马牛岂易识。

高帆乘长风,俄倾屡攲仄。

未知所趣向,稍稍万宇黑。

近津见芦苇,其外水正白。

操舟投其间,宿鸟俱辟易。

水深不可缆,丛梗以为力。

蚊蚋秋尚繁,不眠坐通夕。

中宵风逾厉,潮水相荡击。

安得似人者,謦欬在我侧。

天明启牖户,愿见白日色。

莽苍旸谷间,竟为雾雨隔。

追观宵征处,波恶生悸惕。

绝粮非陈蔡,从者亦悽恻。

形式: 古风

如意台

冷冷清池水,泛泛不系舟。

兴来可独往,兴尽自难留。

留无淹回责,往无进取忧。

世人共扰扰,真赏空悠悠。

章华楚人困,姑苏麋鹿游。

君看如意台,乃知贤者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闵雨

长夏炎气隆,高田剧焚烧。

惜哉淮海卑,无力能沃焦。

起顾郊野间,离离悉苞萧。

日夕多狂风,飞尘蔽招摇。

谁能起蛟龙,雷雨苏宿苗。

眇然坐自想,幽意增烦歊。

形式: 古风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