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南康晏史君望云亭

南康父老传史君,疾呼急索初不闻。

未尝遣汲谷帘水,三岁只望香炉云。

云徐无心澹无滓,史君恬静亦如此。

飙然一去扫遗阴,便觉歊烦怅千里。

归田负戴子与妻,圃蔬园果西山西。

出门亭皋百顷绿,望云才喜雨一犁。

我知新亭望云好,欲斸比邻成二老。

莫嫌鸡黍数往来,为报襄阳德公嫂。

形式: 古风

翻译

南康的父老乡亲们传颂着史君的事迹,他急切地追求却很少听说。
他未曾派人去取过山谷间的泉水,三年来只期待香炉峰的云雾。
那云悠闲自在,没有杂质,史君的恬静也与此相似。
他突然离去,扫清了周围的阴霾,让人感到千里之外的清爽和失落。
归乡务农的他,与妻子一起劳作,西山的菜蔬果园是他们的田园。
走出家门,满眼都是百顷翠绿的田野,看到云彩飘过就期待一场犁地的好雨。
我知道在新亭欣赏云景很好,我也想和邻居成为忘年交。
别嫌弃我们频繁的来往,我会告诉襄阳的德公嫂你的美德。

注释

疾呼:急切呼唤。
初不闻:起初并未听说。
遣汲:派人去取。
香炉云:香炉峰的云雾。
飙然:突然、迅猛的样子。
歊烦:烦躁不安。
归田:归隐田园。
负戴:肩负和背负,形容辛勤劳作。
比邻:邻居。
襄阳德公嫂:襄阳的德公之妻,代指友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题南康晏史君望云亭》。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描绘史君在望云亭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首句“南康父老传史君,疾呼急索初不闻。”透露了史君与世俗隔绝,不为外界所扰。紧接着,“未尝遣汲谷帘水,三岁只望香炉云。”则强调了史君的高洁和清净,他不涉足于尘世,只是在静谧中观赏天上的白云。

“云徐无心澹无滓,史君恬静亦如此。”这两句诗表达了史君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境界,他的心灵如同那无心的云,无任何杂念。接下来的“飙然一去扫遗阴,便觉歊烦怅千里。”则写出了诗人在感受到了史君那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后,自己内心的某种变化和对远方的思绪。

以下几句:“归田负戴子与妻,圃蔬园果西山西。出门亭皋百顷绿,望云才喜雨一犁。”诗人描述了史君归隐田园的生活,以及他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和享受。

最后,“我知新亭望云好,欲斸比邻成二老。莫嫌鸡黍数往来,为报襄阳德公嫂。”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史君一道,共同享受那份超然物外的生活,同时也暗示了一种互相帮助和扶持的情谊。

整首诗通过对史君隐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超脱世俗的向往,以及对友情和美好自然景物的珍视。王安石在这首诗中不仅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也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澶州

去都二百四十里,河流中间两城峙。

南城草草不受兵,北城楼橹如边城。

城中老人为予语,契丹此地经钞虏。

黄屋亲乘矢石间,胡马欲踏河冰渡。

天发一矢胡无酋,河冰亦破沙水流。

欢盟从此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

形式: 古风

澶州

津津河北流,嶭嶭两城峙。

春秋诸侯会,澶渊乃其地。

书留后世法,岂独讥当世。

野老岂知此,为予谈近事。

边关一失守,北望皆胡骑。

黄屋亲乘城,穹庐矢如猬。

纷纭擅将相,谁为开长利。

焦头收末功,尚足誇一是。

欢盟从此数,日月行人至。

驰迎传马单,走送牛车疲。

征求事供给,厮养犹珍丽。

戈甲久已销,澶人益憔悴。

能将大事小,自合文王意。

语翁无叹嗟,小雅今不废。

形式: 古风

燕侍郎山水

往时濯足潇湘浦,独上九疑寻二女。

苍梧之野烟漠漠,断垄连冈散平楚。

暮年伤心波浪阻,不意画中能更睹。

燕公侍书燕王府,王求一笔终不与。

奏论谳死误当赦,全活至今何可数。

仁人义士埋黄土,祗有粉墨归囊褚。

形式: 古风

赠王居士

武林王居士,与子俱学佛。

以财供佛事,不自费一物。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物]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