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士求桤林诗

地移淮橘多成枳,人说江梅竟是楠。

蜀木似桤成底用,盛时名字落江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翻译

土地变迁使淮河两岸的橘树大多变成了枳树
人们都说长江边的梅树其实是楠木

注释

地移:迁移或改变。
淮橘:淮河流域的橘树。
枳:枳树,一种与橘相似但果实不同的植物。
人说:人们传说。
江梅:长江边的梅树。
竟是:实际上是。
楠:楠木,一种珍贵的木材。
蜀木:四川地区的树木。
似桤:像桤木(桤,一种落叶乔木)。
成底用:有什么用处或意义。
盛时:繁盛时期。
名字:指树木的品种名称。
落江南:流传到江南地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元初诗人戴表元所作的《张道士求桤林诗》。诗中通过描绘地里橘树移植后结出枳实,以及江边梅树被人误认为楠木的例子,寓言性地表达了事物易变和识别困难的主题。"地移淮橘多成枳"暗示了环境变化导致原本的品种变异;"人说江梅竟是楠"则揭示了人们对事物认知的偏差,将一种普通的梅树误以为珍贵的楠木。

诗人进一步以"蜀木似桤成底用"来批评那些看似普通却无实际价值的事物,暗指某些地方的树木即使长得像桤木(一种常见树种),也可能因为其特性或用途有限而被忽视。最后,"盛时名字落江南"则表达了在繁华时期,一些事物的真正价值可能被遗忘,只有在江南这样的地方,人们或许还能忆起它们原有的美名。

整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简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揭示了关于变迁、误识和价值判断的哲理。

收录诗词(485)

戴表元(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杖锡虎

杖锡山中深,与世绝往还。

从来称是仙圣窟,虎暴不得奸其间。

今年山神大失职,虎来山前搏人食。

传闻此义我亦怪,历问更为居者惜。

杖锡山中民,犷健疏农耕。

老稚为樵壮为猎,朝朝暮暮山中行。

山獐野雉收当粮,天寒果熟霜狸香。

腰弓度垄矢插房,黄茅覆溪机半张。

鸟啼犬奔风箭急,机鸣未发且前立。

平生闻虎不识面,颠倒穷途忽相及。

惊呼顿迅声渐微,妻儿骇呀不即归。

循踪走至设机处,但有血渍斓斑衣。

呜呼哀哉乎,此民良足悲。

呜呼嗟哉乎,此事不足疑。

吾闻以毒殃物者,物亦以毒殃其身,我不敢以尔为仁。

以饵钩物者,物亦钩尔以为饵,我不敢以尔为智。

杖锡山,山绝深,无虎不必古,有虎不必今。

天生此物居山林,有虎无虎视尔心。

但令尔心无干戈,虎居深山奈尔何。

形式: 古风

赤泥岭行

种桑三年寒得衣,养犊作牛堪挽犁。

生男祇解恋乡土,五日溪船催父归。

行前仓庚后杜宇,去家渐近闻剡语。

恨身不作田舍儿,骑竹抟沙绕墙户。

人生衣饭取裁足,阿奴碌碌犹类福。

献书觅举真下策,年少奔驰头已白。

君不见燕山万里客更难,赤泥岭上春风寒。

形式: 古风

辛卯除夜

腊月今年只今夕,春风明日是明年。

狂歌把酒屠苏地,醉眼看梅雾淞天。

碧玉千壶喧坐次,红牙六博斗飞钱。

头颅雪白心情在,听说承平一惘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邻友陈养直请赋山心楼

诸峰何盘盘,四起如帷墙。

试问客主谁,兹楼山中央。

面势既环合,结构欲飞翔。

我来名山心,一笑借胡床。

左手南风弦,右手北斗浆。

山灵亦我笑,夜梦车两厢。

一坐三十秋,林篁郁相望。

花鸟天语默,烟云野行藏。

开通勿障蔽,百世敢遗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