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道中夜行

上党行廿里,倒景日西沈。

升冈人上天,渡水杠悬沁。

松明火气馥,剩雪寒色侵。

吏从惊吠犬,路巳村郭临。

更声落戍楼,人定猿鹤噤。

冰花结霜斧,夜半启城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上党道中夜行》描绘了夜晚在上党地区行进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边塞风情和深邃的自然之美。

首先,“上党行廿里,倒景日西沈。”开篇即以“上党”点明地点,描述了行走二十里的路程后,太阳已沉入西方,倒映在地面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景色变换的动态感。

接着,“升冈人上天,渡水杠悬沁。”这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将人比作能上天,渡水时木杆仿佛悬空,形象地描绘了山高水长的地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行进中的艰难与壮阔。

“松明火气馥,剩雪寒色侵。”松明燃烧的香气弥漫,剩余的积雪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寒冷,通过嗅觉和视觉的双重描写,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清冷。

“吏从惊吠犬,路巳村郭临。”随行的官吏被突然的狗吠声惊动,道路尽头已可见村庄与城墙,这一转折既表现了旅途的不平凡,也暗示了即将到达目的地的喜悦与期待。

最后,“更声落戍楼,人定猿鹤噤。”更鼓的声音回荡在戍楼之上,夜深人静,连猿鹤都停止了鸣叫,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肃穆的氛围,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寂静与深沉。

“冰花结霜斧,夜半启城禁。”冰花如同霜斧般凝结,到了半夜,城门才缓缓开启,这一细节不仅描绘了严寒的天气,也象征着边关的守卫与开放,体现了边塞生活的独特之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夜晚行走在上党地区的独特景象,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对边塞生活的真实反映,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63)

周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弘治十二年进士。授新安知县,擢大理寺少卿,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有《贞翁稿》、《西台纪闻》、《医略》等

  • 字:伯明
  • 号:贞翁
  • 籍贯:苏州府昆山
  • 生卒年:1463—1542

相关古诗词

泽州察院对雪

人生如尘雪,飘飖天壤间。

随风逐上下,踪迹靡所缘。

寄托有妍丑,所得皆自天。

琼霙舞苍旻,巧出神功全。

埃氛倏净尽,六合精空悬。

团盖五松树,矫立霜台前。

积翠凝素华,寒色相鲜妍。

岂徒肃霜威,亦以占有年。

升廪市尊酒,小饮瞻松巅。

松巅数斗雪,一盏诗一篇。

堂阶下鸟雀,独坐心泠然。

形式: 古风

除夕

少小乐新岁,老大悲除夕。

除夕胡然悲,夕除不再获。

所以古昔人,靡不重相惜。

入市无富贫,买酒竞追适。

惟有天涯心,欲遣难自掷。

思发即千里,恍就桑间席。

相忆徒惘然,取醉苦量窄。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喜雨和未斋殿讲韵

长夏招我奕,兼以却炎烘。

我意偶有适,九发不一中。

大笑出门去,蒸郁火云霿。

偃卧苦烦熇,挥箑臂手痛。

天风空满楼,映暍息群动。

西照更酷烈,文彩散螮蝀。

掀帐蚊蚋集,露坐儿女哄。

长汉复如埽,星斗嵌晴空。

宵暑渴不休,薷饮进双㔶。

一睡五鼓歇,忽作群龙梦。

云端隐复见,呼吼更吟哢。

翌日霖雨至,轻葛背几冻。

所欣埃壒清,顿觉天宇洞。

憔悴草木苏,生意倏相送。

昨梦会有徵,借以名雏凤。

小雏适洗三,蜀锦剪绷控。

大匠藉外氏,剡斲望梁栋。

更烦衍馀泽,伊吕见伯仲。

江帆挂南航,腊酿到乡瓮。

聊开汤饼筵,酬献杯斝弄。

拂袖歌薰风,喜剧杂咏讽。

回首原隰秋,闾阎免嗟恸。

形式: 古风

答杨银台实夫

华省得高彦,道谊端可即。

暌违苦炎热,书记每相忆。

因拟翠微寺,侵晨计登陟。

适我绊公事,跻马复停勒。

薄午始入山,石磴恒喘息。

诸老巳偕至,樽俎罗酒食。

解衣各就坐,虚礼厌繁饰。

候吏戒远去,各令息足力。

掀帘觌遐景,迢递讵堪测。

三山接江渚,连江亘如翊。

云深忽复断,万象筵几逼。

须臾出画图,一似曾剪拭。

漠漠水田白,隐隐露沟洫。

谁当擘泰华,高下平崄仄。

斜日坠林杪,飞鸟敛归翼。

兹游涤烦暑,凉思满胸臆。

形式: 古风 押[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