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台

勾践饮胆日,吴酒正满杯。

笙歌入海云,声自姑苏来。

西施舞初罢,侍儿整金钗。

众女不敢妒,自比泉下泥。

越鼓声腾腾,吴天隔尘埃。

难将甬东地,更学会稽栖。

霸迹一朝尽,草中棠梨开。

形式: 古风

翻译

勾践每日饮苦胆汁,吴国美酒斟满杯。
笙歌飘向海天云,声音来自姑苏城。
西施舞蹈刚刚停,侍女细心整理钗。
众女子不敢嫉妒,自比她为泉下泥。
越地战鼓声震天,吴国遥隔尘土间。
难以拥有甬东地,更无法在此会稽安身。
昔日霸业已成空,只剩草木棠梨开。

注释

勾践:越王勾践。
饮胆:以苦胆水激励自己。
吴酒:吴国的美酒。
满杯:斟满酒杯。
声自:声音从。
姑苏:古苏州,今江苏苏州。
西施:古代美女。
侍儿:侍女。
妒:嫉妒。
泉下泥:比喻地位低下。
越鼓:越国战鼓。
腾腾:激昂有力。
甬东地:甬东,古地名。
会稽栖:会稽居住。
霸迹:霸业遗迹。
尽:消失。
草中:荒草丛中。
棠梨:落叶乔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设在古越地的盛大宴席,通过勾践饮恨之胆和吴酒满杯的情景,展现了历史上的悲壮与豪迈。"笙歌入海云,声自姑苏来"一句,则将听觉的震撼与视觉的壮丽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氛围。

"西施舞初罢,侍儿整金钗"这一段落中,通过对美女西施和侍女们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示了古代女性的柔美与高贵,以及她们在宴席中的举止。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古代文化生活的一种怀念之情。

"越鼓声腾腾,吴天隔尘埃"则是对历史战争氛围的刻画,它不仅传达了声音的强烈感,还通过"隔尘埃"二字,暗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力量。"难将甬东地,更学会稽栖"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英雄事迹的敬仰,以及对历史知识渊博的自豪。

最后,"霸迹一朝尽,草中棠梨开"一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历史变迁与自然更替的画面。这里的"霸迹"指的是英雄的事迹已成过去,而"草中棠梨开"则象征着新的生命力在历史的废墟上绽放,这是对时间流逝和生命轮回的一种深刻体悟。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精妙结合,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66)

刘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与曹邺友善,俱工古风。邺先及第,不忍先归,待于长安。辛文房称其“诗多比兴含蓄,体无定规,兴尽即止,为时所宗。”(《唐才子传》卷七)其诗较有社会内容,如《反贾客乐》反映农民疾苦,《有感》抨击边将腐化,《弃妇》表现对被遗弃妇女的同情,都是晚唐较好的作品。《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诗集一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事迹见其《唐乐府十首序))、《唐摭言》卷四、《唐才子传》卷七。《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

  • 籍贯:江东

相关古诗词

杂曲歌辞.空城雀

饥啄空城上,莫近太仓粟。

一粒未充肠,却入公子腹。

且吊城上骨,几曾害尔族。

不闻庄辛语,今日寒芜绿。

形式: 乐府曲辞

苦寒行

严寒动八荒,刺刺无休时。

阳乌不自暖,雪压扶桑枝。

岁暮寒益壮,青春安得归。

朔雁到南海,越禽何处飞。

谁言贫士叹,不为身无衣。

形式: 乐府曲辞

苦寒吟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鸟声有悲欢,我爱口流血。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

形式: 古风

钓台怀古

澄流可濯缨,严子但垂纶。

孤坐九层石,远笑清渭滨。

潜龙飞上天,四海岂无云。

清气不零雨,安使洗尘氛。

我来吟高风,髣髴见斯人。

江月尚皎皎,江石亦磷磷。

如何台下路,明日又迷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