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台怀古

澄流可濯缨,严子但垂纶。

孤坐九层石,远笑清渭滨。

潜龙飞上天,四海岂无云。

清气不零雨,安使洗尘氛。

我来吟高风,髣髴见斯人。

江月尚皎皎,江石亦磷磷。

如何台下路,明日又迷津。

形式: 古风

翻译

清澈的流水可以洗涤冠缨,严子垂钓只在河边。
独自坐在九层石上,遥望清渭河畔笑声传远。
潜在的龙飞跃入天际,难道天下四方没有风云变幻?
清正之气不会带来雨水,怎能洗净尘世的污浊?
我来此吟咏高尚的节操,仿佛见到那位高洁的人。
江上的月光依然明亮,江边的石头也闪烁着磷光。
然而,为何明日又要走上那迷茫的渡口之路?

注释

澄流:清澈的流水。
濯缨:洗涤冠带。
严子:严遵,古代隐士。
垂纶:垂钓。
孤坐:独自坐着。
九层石:高高的石头。
远笑:远处的笑声。
清渭滨:清澈的渭河岸边。
潜龙:比喻有才德之人。
四海:天下。
清气:清正之气。
零雨:带来雨水。
髣髴:仿佛。
斯人:指高尚的人。
江月:江上的月光。
磷磷:闪烁的样子。
台下路:渡口的道路。
明日又迷津:明日又要迷失渡口。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驾的《钓台怀古》。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淡定与超脱,以及他对历史的深刻体会和独到的艺术表现。

"澄流可濯缨,严子但垂纶"两句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水画面,水流清澈,足以洗净尘埃,而诗人却只是静坐于九层石上,远观清渭之滨,显得心境宁静而超然。

"潜龙飞上天,四海岂无云。清气不零雨,安使洗尘氛"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高洁的向往。潜龙喻指有才能的人或隐逸之士,他们能够乘风飞升,而不是被世俗羁绊。四海皆可飞翔,不受任何拘束。清气不化为雨,是形容一种超脱尘世、不染凡尘的高洁境界。

"我来吟高风,髣髮见斯人"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追寻古人高风雅俗之志,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怀念。髣髮,意指头发稀疏,是形容年老或久远的象征。

"江月尚皎皎,江石亦磷磷"描绘了江边月光与石头的清晰和坚硬,江水映照着明亮的月光,而石头则显得坚实而不屈。这里可能暗喻诗人对于古代文化遗产的尊重与珍视。

最后两句"如何台下路,明日又迷津"表现了诗人面对历史遗迹时的困惑和寻觅之情。如何台,即是指古代的遗址或建筑;台下路,是指通往这些遗址的小路。迷津,则是形容迷失方向,如同行走在复杂曲折的小路上,找不到归途。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与英雄人物的怀念,以及自己心中那份超脱尘世、追求高洁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66)

刘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与曹邺友善,俱工古风。邺先及第,不忍先归,待于长安。辛文房称其“诗多比兴含蓄,体无定规,兴尽即止,为时所宗。”(《唐才子传》卷七)其诗较有社会内容,如《反贾客乐》反映农民疾苦,《有感》抨击边将腐化,《弃妇》表现对被遗弃妇女的同情,都是晚唐较好的作品。《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诗集一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事迹见其《唐乐府十首序))、《唐摭言》卷四、《唐才子传》卷七。《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

  • 籍贯:江东

相关古诗词

青门路

青门有归路,坦坦高槐下。

贫贱自耻归,此地谁留我。

门开送客去,落日懒回马。

旅食帝城中,不如远游者。

舟成于陆地,风水终相假。

吾道谅如斯,立身无苟且。

形式: 古风

战城南

城南征战多,城北无饥鸦。

白骨马蹄下,谁言皆有家。

城前水声苦,倏忽流万古。

莫争城外城,城里终闲土。

形式: 乐府曲辞

春台

台上树阴合,台前流水多。

青春不出门,坐见野田花。

谁能学公子,走马逐香车。

六街尘满衣,鼓绝方还家。

形式: 古风

秋夕

促织灯下吟,灯光冷于水。

乡魂坐中去,倚壁身如死。

求名为骨肉,骨肉万馀里。

富贵在何时,离别今如此。

出门长叹息,月白西风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