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宿鹭栖身,飞鸿点泪,不堪更是重阳到。
一襟无处著凄凉。倚阑看尽斜阳倒。
瘦减难丰,悲伤易老,淡觞消得黄花笑。
画眉人去玉篦存,浓愁如黛凭谁扫。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炎正的《踏莎行》,是一首表达对逝去时光和旧友离别之情感的抒情诗。诗中通过宿鹭栖身、飞鸿点泪等意象,描绘出一种秋天萧瑟、人心凄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宿鹭栖身”、“飞鸿点泪”,表现的是秋日黄昏之际,大雁南飞,孤鹭独立,似乎都在诉说着离别之情。这里的“不堪更是重阳到”,则是在强调这种凄凉感受随着重阳节气(即立秋后第三个戊日)的到来而更加深切。
“一襟无处著凄凉”、“倚阑看尽斜阳倒”,则是诗人在表达自己的寂寞心情,无从排遣,只能倚靠栏杆,望着渐渐西沉的斜阳。这里,“一襟”指的是衣襟,借此来形容诗人的凄凉心境;“倚阑看尽斜阳倒”,则是通过对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接下来的“瘦减难丰,悲伤易老”、“淡觞消得黄花笑”,则是在反映生活中的艰辛与衰败。这里,“瘦减难丰”、“悲伤易老”,表达的是人生易老,愁绪难消的感慨;“淡觞消得黄花笑”,则是通过对黄花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面对生活艰辛时的一种超然和自嘲。
最后,“画眉人去玉篦存”、“浓愁如黛凭谁扫”,则是在表达对于逝去美好时光和旧友难得相见的深切怀念。这里,“画眉人去玉篦存”,是说美好的时光已成过往,留下的只有物品,如同玉梳一样;“浓愁如黛凭谁扫”,则是在问,如此浓重的愁绪,又该由谁来扫除。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是一首情深意长、抒情性强的佳作。
不详
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老子与悠哉。
扶筇向水村。
廿年作伴似相知,积霰层冰花满枝。
何事一朝攀折尽,暗香疏影系人思。
宇量诸公上,声名一世宗。
平生无一愧,度外有兼容。
绠断一寻井,萝枯百尺松。
纷纷湖海士,末路更谁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