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游三首(其一)

南游何迢迢,苍山亦南驰。

如何衡阳雁,不见燕台书?

莫歌沣浦曲,莫吊湘君祠。

苍梧烟雨绝,从谁问九疑?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守仁的《南游三首》之一,以南行之远和旅途中的感慨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和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

首句“南游何迢迢,苍山亦南驰”,开篇即描绘了诗人长途跋涉的艰辛与壮阔景象,苍山随着南行的旅程而延伸,仿佛也在陪伴着诗人的旅途。这种动态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地理空间的辽阔,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波动。

接着,“如何衡阳雁,不见燕台书?”一句,借用了雁过衡阳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消息的渴望,同时也暗含了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和对未知未来的忧虑。燕台书,可能象征着某种期待或信件,但在此并未具体化,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莫歌沣浦曲,莫吊湘君祠。”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绪,提醒自己不要沉溺于过去的哀愁之中,不要过于缅怀历史人物的悲欢离合。沣浦曲和湘君祠,分别与古代的悲剧故事相关联,诗人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节制,以及对当下生活的珍惜。

最后,“苍梧烟雨绝,从谁问九疑?”以苍梧烟雨的消失和无人能解答的问题结尾,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苍梧烟雨绝,或许象征着某种事物的消逝或结束,而“从谁问九疑”则提出了一个无解的问题,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途、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哲学洞察,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南游三首(其二)

九疑不可问,罗浮如可攀。

遥拜罗浮云,奠以双琼环。

渺渺洞庭波,东逝何时还?

生人不努力,草木同衰残。

形式: 古风

南游三首(其三)

洞庭何渺茫,衡岳何崔嵬。

风飘回雁雪,美人归未归?

我有紫瑜佩,留挂芙蓉台。

下有蛟龙峡,往往兴云雷。

形式: 古风

忆昔答乔白岩因寄储柴墟三首(其一)

忆昔与君约,玩《易》探玄微。

君行赴西岳,经年始来归。

方将事穷索,忽复当远辞。

相去万里馀,后会安可期?

问我长生诀,惑也吾谁欺。

盈亏消息间,至哉天地机。

圣狂天渊隔,失得分毫釐。

形式: 古风

忆昔答乔白岩因寄储柴墟三首(其二)

毫釐何所辩,惟在公与私。

公私何所辩,天动与人为。

遗体岂不贵,践形乃无亏。

愿君崇德性,问学刊支离。

无为气所役,毋为物所疑。

恬淡自无欲,精专绝交驰。

博弈亦何事,好之甘若饴?

吟咏有性情,丧志非所宜。

非君爱忠告,斯语容见嗤。

试问柴墟子,吾言亦何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