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真可所作的《牢山访憨山清公不值》。诗中描绘了诗人访友未遇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道义的坚守。
首句“吾道沈冥久”,诗人自述其道业深沉,时间已久,暗示了访友的背景和心境。接着“谁倡齐鲁风”一句,以“齐鲁风”象征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推崇和向往。
“闲来居海北,名误落山东”两句,描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身份的错位感。身处北方,却因某种原因名声在山东传开,这种矛盾的叙述,既体现了诗人的超然物外,又暗含了世事无常的感慨。
“水接田横岛,云连慧炬峰”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水天一色,云雾缭绕,与田横岛、慧炬峰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境界。
最后,“相寻不相见,踏遍法身中”表达了诗人虽未能直接见到友人,但心灵已与其相通,踏遍了法身(佛教中指修行者的心灵世界)中的每一寸土地,象征着精神上的相遇与共鸣。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