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减字木兰花(其三)三入燕词》由清代诗人汪懋麟所作,描绘了一幅行旅中的凄凉梦境与对繁华生活的向往之景。
首句“何曾睡醒”,开篇便以疑问语气引出主人公的迷离状态,仿佛他从未真正沉睡,或是刚从梦中惊醒,心中充满了迷茫与困惑。接着,“茅店三声鸡唱警”一句,通过鸡鸣声唤醒了沉睡的旅人,也暗示着旅途的艰辛与孤独。随后,“车马萧萧”描绘了行旅的景象,马蹄声与车轮滚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冷清而寂寥的氛围。
“弓箭行人各在腰”一句,不仅点明了行人的身份——可能是士兵或猎人,还暗示了他们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以及潜在的危险。这一细节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紧张感。
接下来,“凄凉残梦”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梦中的情景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梦境的破碎与现实的残酷。而“倦眼瞢腾风露重”则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的疲惫与无助,风露的沉重仿佛加重了他的负担。
最后,“遥羡青楼,双叠鸳鸯在枕头”表达了主人公对繁华生活和温馨家庭的向往。青楼象征着繁华与享乐,而“双叠鸳鸯在枕头”则形象地描绘了夫妻间亲密无间的场景,与前文的凄凉形成了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行旅中的孤独、疲惫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