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其三)三入燕词

何曾睡醒。茅店三声鸡唱警。车马萧萧。

弓箭行人各在腰。凄凉残梦。倦眼瞢腾风露重。

遥羡青楼。双叠鸳鸯在枕头。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其三)三入燕词》由清代诗人汪懋麟所作,描绘了一幅行旅中的凄凉梦境与对繁华生活的向往之景。

首句“何曾睡醒”,开篇便以疑问语气引出主人公的迷离状态,仿佛他从未真正沉睡,或是刚从梦中惊醒,心中充满了迷茫与困惑。接着,“茅店三声鸡唱警”一句,通过鸡鸣声唤醒了沉睡的旅人,也暗示着旅途的艰辛与孤独。随后,“车马萧萧”描绘了行旅的景象,马蹄声与车轮滚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冷清而寂寥的氛围。

“弓箭行人各在腰”一句,不仅点明了行人的身份——可能是士兵或猎人,还暗示了他们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以及潜在的危险。这一细节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紧张感。

接下来,“凄凉残梦”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梦中的情景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梦境的破碎与现实的残酷。而“倦眼瞢腾风露重”则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的疲惫与无助,风露的沉重仿佛加重了他的负担。

最后,“遥羡青楼,双叠鸳鸯在枕头”表达了主人公对繁华生活和温馨家庭的向往。青楼象征着繁华与享乐,而“双叠鸳鸯在枕头”则形象地描绘了夫妻间亲密无间的场景,与前文的凄凉形成了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行旅中的孤独、疲惫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82)

汪懋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六四o年至一六八八年]字季角。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三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年四十九岁。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因徐乾学荐,以刑部主事入史馆充纂修官,与修明史,撰述最富。吏才尤通敏。旋罢归,杜门谢宾客,昼治经,夜读史,日事研究,锐意成一家言。方三年,遽得疾卒。懋麟与汪楫同里同有诗名,时称“二汪”。著有百尺梧桐阁集二十六卷,《清史列传》行于世

  • 号:蛟门
  • 籍贯:江苏江都

相关古诗词

减字木兰花(其四)三入燕词

江南佳味。记得厨娘方法异。列鼎烹鲜。

下箸犹嫌少万钱。而今食惯。土灶村舂当绮馔。

落日空山。豆粥仓皇得一餐。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贺圣朝.羊流客店见予与乔石林题句因怀石林

昔年共宿羊公里。醉后曾题字。

重来拂拭,碧纱何处,黄尘封矣。而今尔我行踪异。

往事思头尾。有何聊赖,一灯昏壁,客愁无睡。

形式: 词牌: 贺圣朝

醉桃源.题壁上牡丹

邮亭谁写洛阳姿。不曾铅粉施。姚黄魏紫是耶非。

蛾眉淡扫之。风袅袅,雨丝丝。怜他凋谢迟。

沉香若种万年枝。玉环无死时。

形式: 词牌: 阮郎归

减字木兰花.题赵阆仙礼部小影

平原公子。谢躄三千宾客喜。何事袈裟。

前度维摩是汝耶。手挥玉麈。石上楞严经一部。

丝绣君侯。自此应呼老赵州。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