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八日破晓出长台关

中原人物无刘祖,北陆关山走马牛。

独向伊川哀被发,未闻临邑访长头。

乡心迢递三千里,风俗华离十六州。

有日澄清吾岂敢,鸡声寒动九边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中原的人物没有谁能比得上刘祖,他在北陆的关山间策马奔腾。
他独自一人在伊川悲叹披头散发的人,未曾听说他去临邑探访那些被砍头的人。
思乡之情绵延三千里之遥,各地风俗各异,遍布十六个州。
如果有朝一日天下太平,我怎敢忘记自己的责任,只因鸡鸣声在寒冷的边疆秋夜中触动了我。

注释

刘祖:可能指历史上某个有威望或影响力的人物。
北陆:泛指北方的大地。
伊川:古代地名,今河南伊川县。
临邑:古代地名,今山东临邑县,这里可能暗指战乱中的不幸者。
十六州:泛指广阔地域,州的数量并非实指。
澄清:形容天下太平,政治清明。
九边:古代对边疆地区的统称,此处指边境地区。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黄节所作的《八月二十八日破晓出长台关》。诗中,诗人以中原人物自比,感叹没有像刘祖那样的英雄人物,只能在北陆关山之间奔波,暗示了自己身处乱世的无奈与孤寂。他独自前往伊川,哀叹被发之人的命运,表达了对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的关注,没有提及临邑的长头之民,可能暗指战乱中的流离失所。

诗人接着抒发思乡之情,即使相隔遥远,心系故土的情感仍绵延三千里,反映出他对家乡风俗的深深眷恋。他感慨十六州的风俗已经变得华而不实,暗示了社会风气的败坏。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若有机会,定会致力于社会的澄清,但眼前鸡鸣声声,秋意已深,边境的寒气更显凄凉,预示着时局艰难。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收录诗词(542)

黄节(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伯牙琴台见菊花

英雄心事托琴中,独访孤台过断虹。

满地夕阳号朔雁,隔帘人影瘦西风。

秋花晚节多迟暮,古调今弹有异同。

不为知音为知志,苍茫山水月湖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大梁道中

万木号风一雁呼,大梁驱马问歧途。

江山无地分南北,种族于今杂汉胡。

唐土有君原不国,豫州能主岂为奴。

闻鸡未断燕云梦,忽过沙陀旧帝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瑞芝堂

太空生两仪,群有函一气。

飞走动植中,往往有常类。

凡与常类殊,疑类复疑异。

缙云开国公,来摄飞挽事。

乘闲携家人,纵步至台治。

三杯晚酣风,一笑春盎地。

夜阑堂左楹,蒸出芝茁蒂。

人不惯见芝,疑信初异议。

诏除九天来,邮传三日至。

笑开芝函看,默与芝事契。

始摄今即真,虽疑亦云瑞。

那知瑞在人,小物未为贵。

我公胸次宽,始与天地似。

所临和气俱,万汇一一遂。

江湖淮浙闽,两稻多不穟。

广东十四州,乐国逢稔岁。

䆉稏万里黄,厥瑞吾骇视。

煌煌楹上芝,兹特瑞之细。

贻书彭元忠,好作瑞芝记。

形式: 古风

潘宰见余三生图诗广一篇见示再赋谢之

担水谁家渡,牧牛何处村。

未能逃劫数,犹是弄精魂。

毛颖含云冻,鹅溪带雨昏。

强从泡影里,摹模去来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