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客鬓双蓬老拾遗,一灯明灭酒醒时。
百年回首忽成梦,万窍有声皆是诗。
残夜月枝乌未稳,故乡水草雁多饥。
裌衣初试新霜冷,欲折黄花寄所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的《独夜》,描绘了诗人在孤寂夜晚的思绪。首句“客鬓双蓬老拾遗”,以客居他乡的诗人自比,形容其鬓发斑白,仿佛拾遗于岁月的痕迹中。次句“一灯明灭酒醒时”,通过昏黄的灯光和酒醒后的清醒,渲染出一种孤独与沉思的氛围。
“百年回首忽成梦”,诗人感叹人生短暂,回首过往仿佛一场梦,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下来“万窍有声皆是诗”,将深夜的自然声响赋予诗意,暗示诗人的心境与大自然共鸣,生活中的点滴都化为了诗的灵感。
“残夜月枝乌未稳,故乡水草雁多饥”,借乌鸦栖息在月光下的树枝,以及故乡水草间饥饿的雁群,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最后一句“裌衣初试新霜冷,欲折黄花寄所思”,诗人穿上厚厚的夹衣抵御秋夜的寒冷,却仍想折取黄花,寓意着无法传递的情感,寄托对远方亲朋的思念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孤独而又富有诗意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怀念。
不详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独客无清伴,高僧住别村。
空山卓锡影,断石系舟痕。
风细松生籁,沙虚竹走根。
小亭閒坐久,落日啸孤猿。
万国曾朝会,群山尚郁盘。
严祠镇玄璧,故代守黄冠。
窆入云根古,梁归雨气寒。
年年送春事,来拂藓碑看。
禹穴风烟老尚游,青门回首忆瓜畴。
海槎片影星河曙,城角一声天地秋。
临水忽惊馀鬓落,看云还悟此生浮。
杖藜拟访神仙宅,中有长眉不挂愁。
不入群芳谱,生机屑化工。
十年多旷土,一种自春风。
蛙吠残阳影,萤明细雨丛。
令人怀洛艳,锦幄照帘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