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读《山海经》,并引(其八)

黄花冒甘谷,灵根固深长。

廖井窖丹砂,红泉涌寻常。

二女戏口鼻,松膏以为粮。

闻此不能寐,起坐夜未央。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菊花盛开在甘谷间,根深叶茂显神奇。
廖井中藏着丹砂,红色泉水常涌出。
两位仙女玩笑嬉戏,以松脂为食充饥。
听到此事无法入眠,起身独坐直到深夜。

注释

黄花:菊花。
冒:盛开。
甘谷:地名,可能指有甘甜谷物的地方。
灵根:指神奇的植物根部。
固:坚固。
深长:深厚且长久。
廖井:偏僻的小井。
窖:藏匿。
丹砂:矿物名,古人认为有药用价值。
红泉:红色的泉水。
涌:涌出。
二女:两位仙女。
戏:嬉戏。
口鼻:比喻玩耍或游戏。
松膏:松脂,古代可用作燃料和药膏。
以为:作为。
粮:食物。
闻:听到。
此:这件事。
不能寐:无法入睡。
起坐:起身坐下。
夜未央:夜晚还未过去。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和陶读《山海经》。从内容来看,诗人在夜晚读到《山海经》中关于黄金出自深谷、灵泉流淌的描述,不禁兴起豪情,无法入睡。这反映了苏轼对自然之美与神奇传说的一种向往和赞美。

诗中的“黄花冒甘谷”描绘了一幅黄金如花朵般从深山峡谷中生长出来的壮丽景象。"灵根固深长"则强调了这种自然之物与大地之间不解之缘,似乎有着神秘而坚不可摧的生命力。

“廖井窖丹砂”一句,通过对矿井和红色砂石的描绘,进一步加强了这一奇特景象的神秘感。而"红泉涌寻常"则让人联想到一种既普通又不凡的自然现象,即便是寻常之物,却有着超乎寻常的质地。

接下来的“二女戏口鼻”和“松膏以为粮”两句,通过对神话中人物或仙境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山海经》中奇异世界的一种憧憬之情。这些描述既增加了诗歌的想象力,也让读者感到一种超脱现实的美妙。

最后,“闻此不能寐,起坐夜未央”则直接表达了诗人阅读后受到的深刻影响和激动,不禁在夜里坐起来,无法平复心情。这不仅是对《山海经》这一奇书的赞赏,也反映出苏轼个人的文学追求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陶读《山海经》,并引(其九)

谈道鄙俗儒,远自太史走。

仲尼实不死,于圣亦何负。

紫文出吴宫,丹雀本无有。

辽哉广桑君,独显三季后。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和陶读《山海经》,并引(其十)

金丹不可成,安期渺云海。

谁谓黄门妻,至道乃近在。

尸解竟不传,化去空馀悔。

丹成亦安用,御气本无待。

形式: 古风 押[贿]韵

和陶读《山海经》,并引(其十一)

郑君故多方,元翁所亲指。

奇文二百篇,了未出生死。

素书在黄石,岂敢辞跪履。

万法等成坏,金丹差可恃。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和陶读《山海经》,并引(其十二)

古强本庸妄,蔡诞亦夸士。

曼都斥仙人,谒帝轻举止。

学道未有得,自欺谁不尔。

稚川亦隘人,疏录此庸子。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