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县至玉山县山行七十里

轧轧舁肩舆,沙径平如案。

纡回万山下,景色佳可玩。

石隙泉琴悲,苔文岩绮粲。

涧花炫日吐,谷鸟逐人唤。

山开衍平畬,麦秀青霞散。

峡隘树阴暧,岚深愕黎旦。

络绎旅人行,累累状珠贯。

我非名利徒,曷足兴遐叹。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行走于常山县至玉山县之间七十里的山间小路的所见所感。首句“轧轧舁肩舆,沙径平如案”以生动的音响和形象的比喻,描绘出山路的崎岖与平沙小径的平坦对比,形成鲜明的视觉与听觉效果。

接着,“纡回万山下,景色佳可玩”一句,点明了山行的路径在万山之中蜿蜒曲折,沿途景色宜人,令人赏心悦目。接下来的几句“石隙泉琴悲,苔文岩绮粲。涧花炫日吐,谷鸟逐人唤”,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间独特的自然景观:泉水在石隙中潺潺流淌,仿佛琴声悠扬;岩石上长满翠绿的苔藓,色彩斑斓;山涧中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光彩夺目;山谷中的鸟儿随着行人的脚步鸣叫,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山开衍平畬,麦秀青霞散”描绘了山间开阔处的田园风光,麦田一片青绿,如同云霞散落,展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峡隘树阴暧,岚深愕黎旦”则描绘了峡谷中树木繁茂,树荫遮蔽,清晨的雾气弥漫,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

最后,“络绎旅人行,累累状珠贯”写出了山路上行人不断,如同串起的珍珠,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我非名利徒,曷足兴遐叹”表达了诗人并非为追求名利而行,而是为了欣赏这大自然的美景,抒发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山行途中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收录诗词(71)

魏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永丰范教谕冕先生

炎首雨生凉,莎鸡作秋语。

荒寂乱山中,气候殊吾土。

子宦同一方,去路几何许。

相望不得亲,晨夕萦愁绪。

溪月如我期,谷云为我侣。

缀文岂徒然,青冥弃遐羽。

知音谅此怀,落莫将谁处。

形式: 古风

盘谷图

乱峰叠嶂高接天,苍树白云断复连。

岩磴盘回到深谷,茂林喷沫飞寒泉。

泉甘土肥乃佳处,自昔何人此中住。

愿也独忘名利情,巾车裋褐随烟雾。

列壑可樵溪可渔,石田种树兼著书。

陆海风波险不及,夜窗梦与巢由居。

鸿飞冥冥弋何慕,世人少有知其故。

桃源遐躅岂为仙,盘谷只今谁问路。

形式: 古风

董孝子墓古柏为暴风雨尽坏枝柯叹

孝子祠傍老松树,苍然独守汉时墓。

连蜷势作蛟龙腾,蓊郁阴蒙鬼神护。

胜日每出城南游,爱看故物偏迟留。

半天凉意散原野,五月六月疑深秋。

岁时世道几回改,拔地摩空镇常在。

能敌连年风雨狂,可堪昨夜枝柯毁。

夜来飓恶山为倾,蔽牛怪木皆纵横。

望中巨干直不仆,太息乾坤无尽情。

形式: 古风

题云山晚景图

南山夜雨芙蓉碧,半壑浮云弄晴色。

宛在匡庐欲曙时,溪流漠漠无行客。

小村社树八九家,荜门静掩山月斜。

远寺僧钟响初歇,烟消丛薄啼春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