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门外初为罗雀地,壁间偶见换鹅书。
忽然兴尽何由揖,拟遣长须致鲤鱼。
这是一首描绘生活情景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书信交流的愉悦。首句“门外初为罗雀地”,意指户外刚刚铺开了如罗雀般细小石子的小路,这是准备迎接来客的一种打理环境的行为,暗示诗人期待着某人的到来。
接着,“壁间偶见换鹅书”则表明在室内偶尔看到与远方友人交换的信件,如同古代的“鹅黄封皮”书信,传递着彼此的情谊和信息。这里通过“偶见”,诗人强调了这种交流的珍贵。
第三句“忽然兴尽何由揖”,则是一个转折点,表达了一种突然之间情绪高涨却又无处发泄的情况。“揖”字在此用于形容一种激动的情感无法抑制地流露出来。这种感情的波动,是由于内心深处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期待。
最后,“拟遣长须致鲤鱼”,则是诗人想象着将自己的长髯作为信物,托付给能够传递信息的鲤鱼。这不仅是一种浪漫的情感表达,也隐喻了古代文人之间通过书信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方式。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淡雅而深长的情谊,以及诗人独特的想象力和情感世界。
不详
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醉乡冉冉梦游閒,一夜凉风唤未还。
可是应门无稚子,双凫仙去定谁攀。
夹道老槐分晓色,出楼寒鼓报衙声。
解牛敏手仍投暇,梦蝶閒身尚未惊。
三年不到上人家,目断晨烟与暮霞。
急遣寄声堂下水,便来洗眼看天花。
拟共孤云结往还,更名居士小香山。
他年谁复寻遗赏,为到云山杳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