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雪晴山斋肆目偶阅谢皋羽诗穷冬疑有雨一雪却成晴喜其精妙因衍为韵赋小诗十章(其十)

残雪不蔽瓦,断溜收寒声。

晨威凄以严,云日丽新晴。

凌风振丛薄,枯卉不复荣。

年光属归敛,惨淡有馀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岁末雪后初晴的景象,文徵明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和内心的情感波动。

首句“残雪不蔽瓦”,描绘了雪后瓦片上残留的雪花,虽已不多,但仍能隐约可见,展现出冬日的静谧与寒冷。接着,“断溜收寒声”一句,通过水流声的消失,进一步渲染了冬日的寂静与寒冷氛围。

“晨威凄以严,云日丽新晴”两句,将晨间的寒冷与阳光的照耀形成对比,既突出了天气的变化,也暗示了自然界中冷暖交替的规律。同时,诗人通过“凄”和“严”字,表达了对冬日寒冷的主观感受,而“丽”字则赋予了新晴之日以温暖与光明。

“凌风振丛薄,枯卉不复荣”描绘了风吹过丛生的草木,虽然带来了生机,但对已经枯萎的植物来说,却无法再次焕发活力。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暗含了对生命衰败的感慨。

最后,“年光属归敛,惨淡有馀情”两句,诗人将个人情感融入到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其中,“归敛”二字,既指时间的归宿,也暗示了万物的回归与收敛,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冬日雪后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刻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虎丘剑池相传深不可测旧志载秦皇发阖闾墓凿山求剑其凿处遂成深涧王禹称作剑池铭尝辨其非正德辛未冬水涸池空得石阙中空不知其际余往观之赋诗贻同游者和而传焉

吴王埋玉几千年,水落池空得墓砖。

地下谁曾求宝剑,眼中吾已见桑田。

金凫寂寞随尘劫,石阙分明有洞天。

安得元之论往事,满山寒日散苍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除夕

欢悰入病垂垂减,素发侵愁冉冉加。

谁有声名垂宇宙,自怜零落负年华。

东风綵帖裁春草,残雪青灯剪夜花。

惜取一樽酬见在,中原戎马暗惊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元日承天寺访孙山人(其一)

六街斜日马蹄忙,自觅幽人叩竹房。

残雪未消尘迹少,一函内景对焚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元日承天寺访孙山人(其二)

当年结习住僧家,对客分泉自品茶。

欲识道人高洁处,纸窗残雪照梅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