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尧明郊祀显相之作

奏书初不待衡谭,奠璧都南万玉参。

黄屋倚霄明半夜,紫坛承月眩诸龛。

声喧大吕初终六,影动玄圭陟降三。

可是天公须羯鼓,已回寒驭作春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翻译

奏书无需等待贤臣商议,国事决策如同万玉齐集。
皇宫深处夜半明亮,祭祀坛上月光洒满各神龛。
乐声高亢如黄钟终了六声,光影交错如黑圭上下三次。
看来上天也期待热烈的节奏,冬日寒气已被击退,仿佛春天已醉。

注释

奏书:指国家的重要文书或决策。
衡谭:贤臣商议。
黄屋:古代帝王的宫殿。
霄明:形容皇宫夜晚的明亮。
紫坛:祭祀用的坛台。
大吕:古代十二律中的第一律,象征高音。
六:音乐中的一个完整循环。
玄圭:黑色的玉器,象征神秘和神圣。
陟降:上升和下降,这里指光影移动。
天公:古人对天的称呼。
羯鼓:古乐器,声音激昂。
寒驭:寒冬的驱使者。
春酣:春天般的热烈气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次韵王尧明郊祀显相之作》,通过对郊祀仪式的描绘,展现了皇家祭祀的庄重与神圣。首句“奏书初不待衡谭”,暗示了礼仪的严谨和准备充分;“奠璧都南万玉参”则描绘了祭品的华美和规模宏大。

“黄屋倚霄明半夜”形象地写出皇帝在深夜出行,宫殿高耸入云,月光照耀下的景象;“紫坛承月眩诸龛”进一步渲染了祭祀场所的神秘与辉煌。接下来,“声喧大吕初终六”描述了音乐的壮丽,大吕是古代的乐器,此处象征着祭祀乐章的高潮;“影动玄圭陟降三”则借玄圭(祭器)的升降,象征神灵的降临与离去。

最后两句“可是天公须羯鼓,已回寒驭作春酣”,寓意天公被热烈的祭祀气氛所感染,仿佛冬日寒气已被驱散,如同春天的到来,表达了对祭祀成功的祈愿和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郊祀的壮观场面,体现了诗人对皇家礼制的敬畏和对盛世气象的赞美。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次韵张元方春雪

云黄天为低,窗白雪初作。

幽人睡方觉,帘外舞万鹤。

斜斜既可人,整整亦不恶。

不知来何暮,遂失梅花约。

东风桃杏暖,不受珠玑络。

聊回万斛润,点点付藜藿。

幽人无酒饮,一笑供酬酢。

岁晚会复来,相期在丘壑。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次韵张矩臣迪功见示建除体

建德我故国,归哉遄我驱。

除道得欢伯,荆棘无复馀。

满怀秋月色,未觉饥肠虚。

平林过西风,为我起笙竽。

定知张公子,能共寂寞娱。

执此以赠君,意重貂襜褕。

破帽与青鞋,耐久心亦舒。

危处要进步,安处勿停车。

成亏在道德,不在功利区。

收视以为期,问君此何如。

开尊且复饮,辞费道已迂。

闭口味更长,香断窗棂疏。

形式: 古风

次韵富季申主簿梅花

东风知君将出游,玉人迥立林之幽。

攲墙数苞乃尔瘦,中有万斛江南愁。

君哦新诗我听莹,句里无尘春色静。

人人索笑那得禁,独为君诗起君病。

欲语未语令人嗟,桃李回看眼中沙。

同心不见昭仪种,五出时惊公主花。

典衣重作明朝约,聊复宽君念归洛。

笛催疏影日更疏,快饮莫教春寂寞。

形式: 古风

次韵景纯道中寄大成

闻道歌行伏李绅,古来贤守是诗人。

久钦乐广怀披雾,一见周瑜胜饮醇。

海内期公黄閤老,尊前容我白纶巾。

佳篇咀嚼真堪饱,此日何忧甑有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