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二章呈诸邻(其二)

爞爞久旱天,飒飒昨宵雨。

尘头清过辙,水脉生新渚。

岂徒滋杞菊,亦可望禾黍。

勿笑盘蔬陋,时来一觞举。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翻译

长久以来干旱无雨,昨晚忽然下了一场大雨。
雨水洗净了路面,露出新的水洼和小洲。
这场雨不仅能让枸杞菊花生长,也能期待庄稼丰收。
不必嘲笑简陋的菜肴,时机到来时,让我们一起举杯畅饮。

注释

爞爞:形容久旱无雨的样子。
昨宵:昨晚。
辙:车辙,道路痕迹。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滋:滋润。
杞菊:泛指草药,也象征长寿。
禾黍:泛指谷物,代表农事。
盘蔬陋:简单的菜肴,形容食物朴素。
时来:好时机来临。
觞:古代盛酒的器皿。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初夏景象的诗,通过对旱天与细雨、尘土与清泉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在春末夏初之际的生机勃勃。开篇“爞爞久旱天,飒飒昨宵雨”两句,以“爞爞”形容长时间的干旱,以及“飒飒”细腻地描绘夜晚降临的细雨,生动地勾勒出季节交替时的气候变化。

接下来的“尘头清过辙,水脉生新渚”则是对干旱与雨后景象的刻画。尘土被洗涤后的道路变得清洁,河流中的水流也因雨而重新活跃起来,形成新的水道。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也隐含着生机与更新的主题。

“岂徒滋杞菊,亦可望禾黍”一句,则进一步展开了对初夏景象的赞美。诗人并非只满足于观赏那些容易滋润的花草,更期待着能够看到农作物——如秧和黍子的成长。这表明了诗人对于农业生产的关心,及对丰收的渴望。

最后,“勿笑盘蔬陋,时来一觞举”则是诗人对友邻的一番劝酒之言。在这个初夏美好的时节,即便家中的菜肴简单,也不必过于在意。只要朋友相聚,便可以举杯共饮,以此庆祝这美好时光的到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象描写和对生活的热爱,传递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珍惜现实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哭公素(其一)

负书游上国,拾芹取荣名。

雅度津涯阔,高文风雨惊。

忘怀翻得谤,纵酒遂伤生。

忍使泉台客,悁悁不自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夏日过陈秀才园林

桑荫青青紫葚垂,鲜风荡麦生涟漪。

驱童策马踏村路,乘兴出游当访谁。

槿花篱落围丛竹,风日萧疏满园绿。

到门下马问主人,文籍先生其姓陈。

高谈浩浩究今古,不觉林间日将暮。

茅庐蒿径幸不遥,不厌频烦数来去。

形式: 古风

夏夜

溽暑郁不开,矗矗云万叠。

长风卷地来,冻雨不濡叶。

虽无润物功,凉泠得所惬。

须臾号怒息,清月照壁颊。

小冠簪短发,衣裾轻猎猎。

攲倾依曲几,暂尔苏疲苶。

坐久不思眠,草间微露浥。

形式: 古风

席上赋得榛

微物生山泽,萧条荆棘邻。

何人掇秋实,此日待嘉宾。

虽无木桃赠,投此寄情亲。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