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前韵(其三)

辕门怒发彘肩卮,计相当年笑解衣。

谁识英雄千古意,肯论性命一丝危。

伏波卧看飞鸢堕,杜曲生怜独鹤归。

自愧此身成濩落,空搔种种欲何为。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在军营门口,我愤怒地举起大杯,想起当年轻狂的豪情。
谁能理解我这英雄心中永恒的志向,是否愿意讨论那生死一线的危难时刻。
像伏波将军那样静观风云变幻,看着风筝坠落,我在杜曲之地感叹孤独的白鹤归巢。
我为自己如今的落魄感到惭愧,徒然抓着头上的白发,不知所措。

注释

辕门:军营门口。
彘肩卮:形容豪饮的大杯。
计相当年:回想当年。
伏波:指东汉名将马援,有‘伏波将军’之称。
飞鸢堕:比喻世事变迁,风筝坠落象征境遇变化。
杜曲:唐代长安城外的著名别墅区。
独鹤归:象征孤独和归隐。
濩落:形容落魄、不得志。
种种:指头上的白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清之的《再和前韵(其三)》,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与怀才不遇的感慨。首句“辕门怒发彘肩卮”描绘了诗人于军门激昂慷慨,以豪饮壮志,显示出他的英勇气概。第二句“计相当年笑解衣”回忆往昔轻装简行,谈笑间解决问题的自信与洒脱。

接着,“谁识英雄千古意,肯论性命一丝危”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无奈,他渴望有人理解他的深沉抱负,却不屑于计较个人安危。诗人以伏波将军的典故自比,暗示自己有着如马援般运筹帷幄的才能,却只能静观“飞鸢堕”,感叹命运的无常。

“杜曲生怜独鹤归”借杜甫的典故,表达孤独之情,如同杜甫在草堂中看着孤鹤归巢,诗人也感同身受,自怜身世。最后,“自愧此身成濩落,空搔种种欲何为”直抒胸臆,诗人自责才华被埋没,徒然叹息,不知所为,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迷茫。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英雄豪情,又有落寞之感,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351)

郑清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燮,、文叔,别号安晚。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 字:德源
  • 籍贯: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
  • 生卒年:1176—1251

相关古诗词

再和前韵(其二)

若时风雨候三台,忧国丰年几入怀。

执戟未愁方朔死,闭门唯喜子桑来。

人间宰相真如梦,天上群仙讵可阶。

事业镂冰何所有,之乎者也矣焉哉。

形式: 七言律诗

再和前韵(其六)

茂先博物懵星台,世味沉酣酷鸩怀。

风月自为无尽藏,湖山谁肯爱闲来。

竞知疾下多车乘,岂悟机危蹈廪阶。

幸与乐天相伴住,休论达者谓何哉。

形式: 七言律诗

再和前韵(其一)

为乏刀圭饮卯卮,黄庭空想衣朱衣。

三田未遣三彭去,九轨几成九折危。

瘦骨可能支夜永,醉乡那复挽春归。

亦知有客真佳甚,握手还须笑乐为。

形式: 七言律诗

再和前韵(其五)

难追八骏举瑶卮,肯向罗浮醉绿衣。

敝服真成原宪病,枯枝几赋仲堪危。

忘忧拟问酒中圣,觅句懒从天外归。

笑傲桑榆知有几,春秋敢以大椿为。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