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前韵(其二)

若时风雨候三台,忧国丰年几入怀。

执戟未愁方朔死,闭门唯喜子桑来。

人间宰相真如梦,天上群仙讵可阶。

事业镂冰何所有,之乎者也矣焉哉。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如果风雨时节交替,国家丰收的年景几次涌上心头。
手持武器不为方朔的去世而忧虑,只因友人子桑来访而感到欣喜。
人间的宰相仿佛一场梦境,天上的神仙又怎能轻易接近。
自己的事业如同雕刻在冰上的画,终究会消融,只剩感叹词罢了。

注释

时:时节。
风雨候:风雨交替。
三台:古代星宿名,这里指朝廷。
忧国:忧虑国家。
丰年:丰收的年景。
执戟:手持武器。
方朔:汉代文学家,这里借指友人。
死:去世。
子桑:虚构或友人的名字。
人间宰相:人间的执政者。
真如梦:像梦一样虚幻。
天上群仙:天上的神仙。
讵可阶:怎能轻易接近。
事业:自己的事业。
镂冰:比喻短暂或难以持久的事物。
何所有:有什么。
之乎者也矣焉哉:感叹词,表示感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清之的《再和前韵(其二)》。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事的感慨,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自身境遇的深沉思考。

首句“若时风雨候三台”,以风雨比喻时局变化,暗示了诗人关注国家时事的心情。接着,“忧国丰年几入怀”直接表达了他对国家繁荣与和平的忧虑,反映出诗人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执戟未愁方朔死,闭门唯喜子桑来”运用典故,方朔是汉代才子,诗人说自己并不因个人得失而忧虑,反而更期待像子桑这样的贤人来访,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崇尚贤能的品质。

“人间宰相真如梦,天上群仙讵可阶”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清醒认识,认为宰相之位如同梦幻,而升仙成仙更是遥不可及,流露出对仕途的无奈和对超脱的向往。

最后两句“事业镂冰何所有,之乎者也矣焉哉”,诗人以“镂冰”形容事业的艰难和短暂,感叹自己的努力可能无果,只能用文言文的修辞表达,寓含了对人生无常和理想难以实现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洞察和对理想的追求。

收录诗词(351)

郑清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燮,、文叔,别号安晚。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 字:德源
  • 籍贯: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
  • 生卒年:1176—1251

相关古诗词

再和前韵(其六)

茂先博物懵星台,世味沉酣酷鸩怀。

风月自为无尽藏,湖山谁肯爱闲来。

竞知疾下多车乘,岂悟机危蹈廪阶。

幸与乐天相伴住,休论达者谓何哉。

形式: 七言律诗

再和前韵(其一)

为乏刀圭饮卯卮,黄庭空想衣朱衣。

三田未遣三彭去,九轨几成九折危。

瘦骨可能支夜永,醉乡那复挽春归。

亦知有客真佳甚,握手还须笑乐为。

形式: 七言律诗

再和前韵(其五)

难追八骏举瑶卮,肯向罗浮醉绿衣。

敝服真成原宪病,枯枝几赋仲堪危。

忘忧拟问酒中圣,觅句懒从天外归。

笑傲桑榆知有几,春秋敢以大椿为。

形式: 七言律诗

再和前韵(其四)

遂初雅喜赋天台,墙月东边谩古怀。

虽乏平泉供宴乐,幸寻荒径惬归来。

蹒跚愧我无金汞,蹀躞看君上玉阶。

傍舍数弓畦药本,聊支晚岁亦优哉。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