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其三)

缧绁戎庭恨有馀,蚕知君意复何如?

一介耻无苏子节,数回羞寄李陵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翻译

身陷敌国宫廷遗憾颇多,你的心意蚕儿可懂得如何?
羞愧自己缺乏苏武那样的气节,几次三番耻于像李陵那样投书求和。

注释

缧绁:拘禁,这里是身陷囹圄的意思。
戎庭:敌国的朝廷。
恨有馀:遗憾很多。
蚕知君意:比喻对方是否理解自己的心意,这里以蚕喻人。
一介:一个微不足道的人,自谦之词。
苏子节:指苏武的气节,苏武是西汉时期出使匈奴被扣留,持节不屈的忠臣。
数回:多次。
李陵书:指投降书信,李陵是汉代将领,兵败后投降匈奴,这里借指不忠的行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佚名的《晚秋(其三)》中的四句。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一份深沉的哀愁与无奈。在这个季节,自然界已经步入了晚秋,而心中却充满了戎庭之恨,似乎那些过去的不快乐依然如影随形。而蚕知君意的提问,则是一种自我心理的探寻与质疑,诗人在询问自己的内心世界,一切的苦恼和无奈又该如何释怀?

接着,一介耻无苏子节,这里所指的“一介”可能是指自己的一点点羞愧,而“苏子节”则是古代忠臣苏武,苏武曾在戎狄之地牧羊十九年而不屈,成为后世忠贞的典范。诗人自比于苏武,但自己的行为却无法与这位英雄相提并论,从中可见诗人内心的自责与无奈。

最后,“数回羞寄李陵书”,这里的“数回”表达了诗人反复思考和深感羞愧的情绪,而“李陵书”则是指古代将领李陵的书信。李陵曾被派往北地与匈奴作战,最终因为兵力不足而投降,这在当时是一件颇受争议的事情。诗人通过这次书信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往无法挽回之事的深深遗憾。

总体来看,这四句诗充满了对过去的反思与自我批判,透露出一种对于个人的行为和选择无比懊恼的心情。

收录诗词(247)

佚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晚秋(其四)

发为多愁白,心缘久客悲。

更遭缧绁事,因此改容仪。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晚秋(其五)

春来渐觉没心情,愁见豺狼夜叫声。

君但远听肠应断,况仆羁缧在此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晚秋(其六)

日月千回数,君名万遍呼。

睡时应入梦,知我断肠无?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虞]韵

晚秋(其七)

白日欢情少,黄昏愁转多。

不知君意里,还解忆人摩?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