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二十二首(其二十二)

弋阳溪上诸檀越,勇猛精进难比况。

年年岁岁入山来,总是如来亲眷属。

如来法身等虚空,随彼愿心而显发。

譬如月轮出霄汉,照耀一切众生前。

众生性水无有边,我此一月能普现。

水静而清现全体,月非取水而遽来。

水动而浊无定光,月非舍水而遽去。

水有清浊有动静,月无取舍无去来。

于无取舍去来中,不见清浊动静相。

既无清浊动静相,一一含摄无有馀。

我心佛心众生心,心佛众生本平等。

佛子当作如是观,即获世间诸利益。

形式: 偈颂

翻译

弋阳溪上的檀越们,他们的勇猛精进无人能及。
每年每年进入山中修行,他们如同如来的亲人般亲近。
如来的法身广阔如天空,随着信徒的心愿显现出来。
就像月亮从天际升起,照亮所有生灵。
众生的本性像无边的水,我这明月能普照一切。
水静时清澈可见全貌,月亮并非取水而来。
水动时浑浊不定,月亮并未舍弃水而离开。
水有清浊,有静动,月亮则无取舍,无去来。
在无取舍、无去来的状态中,不见清浊和动静的区别。
既无清浊动静之别,一切都被包容,无所遗漏。
我的心、佛心与众生心,本质上都是平等的。
修行者应如此理解,就能获得世间的所有利益。

注释

弋阳溪上:弋阳溪。
檀越:佛教中的施主。
勇猛精进:非常努力地修行。
如来亲眷属:如来的亲属或亲近的人。
如来法身:佛教中指佛的本质或形象。
月轮:月亮的圆形部分。
霄汉:天空。
性水:比喻众生的本性。
普现:普遍显现。
水静而清:比喻心境平静。
月非取水:月亮不是从水中产生的。
水动而浊:比喻人心浮动。
无取舍:不作选择。
一一含摄:一一包容。
佛子:佛教徒。
世间诸利益:世间的种种好处或成就。

鉴赏

这首宋代禅宗诗人释道生的偈颂,以月亮和流水为喻,阐述佛法中的般若智慧。诗中赞美弋阳溪上的檀越(信徒)们修行勇猛精进,如同如来法身般广大无边,能随众生的意愿显现。月亮比喻佛法的普照,无论水静或动,月光始终如一,不取不舍,不因水的清浊和动静有所改变。这体现了佛法的平等观,心、佛、众生皆无分别,佛子应以此观照,才能在修行中获得世间利益。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禅意。

收录诗词(33)

释道生(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二十二首(其二十)

我佛生辰四月八,地涌金莲随步发。

天上天下独称尊,微妙真机俱漏泄。

雪山成道度众生,四十九年无剩说。

滔滔苦海架舟航,杳杳昏衢悬日月。

文仲宣义济阳公,曾向灵山蒙起莂。

示现人间长者身,日用机轮活鱍鱍。

一寿二富三康宁,总是前生修种得。

今生福上更增修,果报来生愈超越。

六门昼夜放毫光,万罪红炉飞片雪。

安然端坐白牛车,金锁玄关尽透脱。

殊胜功德利无边,宜尔子孙皆显达。

自知作佛更无疑,何必当来问弥勒。

龟峰末后为全提,铁卵生儿树上飞。

形式: 偈颂

偈颂二十二首(其十八)

月生一,拶倒银山并铁壁。

月生二,土宿骑牛穿闹市。

月生三,屋头幽鸟语喃喃。

不是葛藤露布,亦非入理深谈。

形式: 偈颂

偈颂二十二首(其十七)

雨雪落纷纷,檐头水滴滴。

良哉观世音,草里跳不出。

跳不出,也大屈,水里乌龟钻铁壁。

形式: 偈颂

偈颂二十二首(其十六)

两曜劈箭急,一年弹指间。

始见大暑小暑,又是小寒大寒。

通身寒暑无回互,笑倒当年老洞山。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