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小儿女,举头见月笑。

山中老洞猿,见月一长叫。

物感固自殊,明月同一照。

形式: 古风 押[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月光下不同生物对月的不同反应,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命的独特性。

首句“人家小儿女,举头见月笑”,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家中的孩子们抬头看见月亮,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这不仅表现了孩童对美好事物的单纯喜爱,也体现了月光在人们心中所激发的温暖情感。

接着,“山中老洞猿,见月一长叫”,将视角转向山林深处的老猿。它们见到月亮时,发出一声悠长的啼叫。这种行为可能与猿类的社交习惯或对月光的特殊感应有关,展示了动物世界中对自然现象的独特反应。

“物感固自殊,明月同一照”则点明了主题,指出尽管万物对月光的反应各不相同,但月光本身却是普照万物,不分彼此。这一句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强调了自然规律的普遍性和生命体验的多样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人类和动物面对月光的不同反应,巧妙地探讨了自然与生命、共通与差异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与希焦二道者夜谈漫纪

崔嵬丹凤阙,旁耸大罗宫。

中有两道士,老少颜皆童。

少者王子晋,老者是葛洪。

头戴五岳冠,霞裾佩玲珑。

相将步高坛,琅璈响碧空。

曲终天欲曙,紫雾杂幡幢。

有时草玄文,翩若戏海鸿。

有时看宝剑,光芒斗牛冲。

冰雪贮心腹,秋水湛方瞳。

架上九丹经,云锦百千重。

问以世间典,亦有旧诗筒。

疑尔食字化,又疑白鹤双。

忆我初来时,萧索若飘蓬。

李君下拜揖,遥指昆崙峰。

千尺水晶楼,白云有路通。

竹杖叩丹扄,一见气舂容。

不识人间礼,欣此邂逅逢。

饮我鸭绿江,食我西山松。

赠我白马牙,衣我千针缝。

乞者固无厌,施者意方隆。

共坐论南华,麈柄各横纵。

出门薄云车,金勒玉面骢。

瞬息三千里,往来若游龙。

匪特仙骨轻,兼之侠气雄。

最爱秦三良,三年煮石供。

忽闻胥靡饥,中心已忡忡。

欲将洛多士,尽置碧纱笼。

吁嗟下界苦,药裹安足充。

愿借白羽扇,熄此天地烽。

愿借太乙炉,榾柮燄方红。

全收古今愁,付此鼎中镕。

鍊成五色石,以补西北穹。

再借一指头,著我七尺筇。

一点医巫闾,化作万选铜。

白拂从中分,相峙若泰嵩。

一饱山中狼,一以济裸虫。

然后拾其馀,置之布袋中。

十日买一雨,五日买一风。

更买双凤凰,朝夕鸣梧桐。

一鸣黄河清,再鸣菽麦丰。

二仙笑余言,兹愿何匆匆。

一治复一乱,天运无终穷。

烽火夺炊烟,甲士讵为农。

閒愁亘古今,女娲叹无功。

狼贪不可厌,林林祸方丛。

古佛虽大悲,难挽水火风。

买风复买雨,能令宙合同。

何似买杲日,高挂扶桑东。

光照北邙山,永塞高下舂。

凤凰亦有死,黄鹄一飞翀。

骑之游九州,长笑入崆峒。

予复笑二仙,斯志亦未崇。

不如买鼠须,束笔拟长杠。

高旻展素笺,浩浩写心胸。

心胸亦何有,浮云日夜撞。

倾血三百斛,奔流泻石谼。

化作大海涛,一荡天地蒙。

冥漠前致辞,恍惚觌仪容。

知是前代人,燐光如白虹。

三读不二歌,声声噎寒钟。

二仙寂不言,怪涕亦无从。

暗风吹窗棂,残月若朦胧。

鸡声催天衢,妄谈犹未终。

吁嗟此一时,万年想高踪。

一个寒冰佛,长伴两木公。

形式: 古风

赠王三

仆走马复死,手中缺铜钱。

茆屋临道傍,床壁相新鲜。

长斋礼绣佛,但祝慈母年。

饭僧本性情,匪独于余偏。

瓶粟或不继,大笑断炊烟。

己饥犹可耐,人饥甚忧煎。

眼见陈氏子,欲啮无寸毡。

仓皇走道途,愿为觅数椽。

数椽亦易易,所贵主人贤。

下榻横药室,授经向市廛。

片瓦苟盖头,饱食即神仙。

予亦为陈子,朝夕心乾乾。

好事见他人,题诗后世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雨夜留戴子共榻

尔从北山来,日暮扣荒寺。

开门两面愁,不语泪及趾。

半月绝相闻,岂意俱复在。

我心犹恍惚,是魂或是尔。

衣破露肘臂,所苦不得死。

相与藉草团,夜深僵无寐。

大雨黑飕飕,点滴到肝髓。

忽忆田中农,一听能无喜。

雨喜复雨愁,天心安有二。

形式: 古风

哭吴岸先

我生亦偶然,汝死何草草。

槛车忆初来,面凹露双肘。

既被冰雪侵,况复遭群侮。

有口难告人,束身守空窭。

汝书犹在眼,汝颜不复睹。

吁嗟骨似柴,安能厌豹虎。

四海尽秦坑,诗书同一炬。

二月金鸡飞,恨汝不得偶。

挥泪约同人,携灰反旧土。

兹愿又已乖,总入山鬼簿。

后先理亦齐,不如早还故。

地上莫能容,地下可相许。

苍苍久不闻,休向帝庭语。

吁嗟复吁嗟,万里馀妻女。

春闺梦或逢,肯道寒边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