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三十六峰危似冠,晴楼百尺独登看。
高凌鸟外青冥窄,翠落人间白昼寒。
不觉衡阳遮雁过,如何钟阜斗龙盘。
始知万岁声长在,只待东巡动玉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伟的山景图,充满了超凡脱俗的意境和深远的历史感受。开篇“三十六峰危似冠”,便以宏伟的笔触勾勒出嵩山的壮丽姿态,仿佛是一顶天然的皇冠矗立于大地之上。“晴楼百尺独登看”则表现了诗人对高处的向往和追求,以及那份超脱尘世的孤独与豁达。
接下来的“高凌鸟外青冥窄,翠落人间白昼寒”,不仅描绘了山峰之上的云雾缭绕,更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嵩山在阳光普照下的清冷与孤寂。这里的“青冥”和“白昼寒”都给人以深邃和神秘的感觉。
诗中的“不觉衡阳遮雁过,如何钟阜斗龙盘”,则是在通过对山下景象的描写,来强化嵩山之巍峨与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这里的“衡阳”、“钟阜”都是地名,它们在诗中并不是简单的地理标识,而是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的符号。
最后,“始知万岁声长在, 只待东巡动玉鸾”,则是在表达诗人对嵩山不朽传说的赞美之情,以及对那份永恒声音的向往。这里的“万岁”和“玉鸾”都充满了神话色彩,给人以超凡脱俗的想象空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融合,展现了嵩山的壮丽与神圣,以及诗人对于永恒与超脱的深刻追求。
不详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浑开又密望中迷,乳燕归迟粉竹低。
扑地暗来飞野马,舞风斜去散醯鸡。
初从滴沥妨琴榭,渐到潺湲绕药畦。
少傍海边飘泊处,中庭自有两犁泥。
春候侵残腊,江芜绿已齐。
风高莺啭涩,雨密雁飞低。
向日心须在,归朝路欲迷。
近闻惊御火,犹及灞陵西。
戍火三笼滞晚程,枯桑系马上寒城。
满川落照无人过,卷地飞蓬有烧明。
楚客早闻歌凤德,刘琨休更舞鸡声。
草堂旧隐终归去,寄语岩猿莫晓惊。
搔首隋堤落日斜,已无馀柳可藏鸦。
岸傍昔道牵龙舰,河底今来走犊车。
曾笑陈家歌玉树,却随后主看琼花。
四方正是无虞日,谁信黎阳有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