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颍州挽词三首(其三)

公与汝阳守,人间孝友稀。

脊令鸣夜雨,常棣倚春晖。

粉省双飞入,泉台相与归。

哀笳宛丘道,衰涕不胜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你和汝阳太守,人间孝顺友爱之事罕见。
鹡鸰在夜晚的雨声中鸣叫,如同兄弟般的棣花在春天的阳光下依偎。
你们夫妻一同进入官署,死后也要相随归于黄泉。
哀伤的笳声在宛丘小道回荡,悲伤的泪水止不住地流淌。

注释

公:指代诗中的某人。
汝阳守:汝阳太守,地方官员。
孝友:孝顺友爱。
脊令:鸟名,比喻兄弟。
常棣:棣花,植物名,比喻兄弟。
粉省:古代官署名,指尚书省。
泉台:阴间,这里指死亡后的世界。
哀笳:悲哀的笳声。
宛丘:地名,古代遗址。
衰涕:悲伤的泪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为悼念某人而作的挽词,表达了对逝者深沉的哀思和对其孝友品质的赞美。"公与汝阳守"可能指的是逝者与汝阳守的关系,"人间孝友稀"直接称赞了逝者的高尚品德。"脊令鸣夜雨"以鸟鸣寓哀,脊令在夜雨中悲鸣,象征着凄凉的氛围;"常棣倚春晖"则借常棣花在春天阳光下生长,比喻逝者如同春天般温暖的人际关系。"粉省双飞入"暗示逝者与亲友一同进入另一个世界,"泉台相与归"则指他们相聚于地下。最后两句"哀笳宛丘道,衰涕不胜挥"描绘了送葬队伍行经宛丘之路时,哀伤的笛声和作者难以抑制的泪水,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亡者的深切怀念。整体上,这是一首情感真挚、哀而不伤的挽诗。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黄颍州挽词三首(其二)

临民次公老,论事长舆通。

袖有投虚刃,时无斲鼻工。

风流前辈近,名实后人公。

不谓三日别,今成万事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黄颍州挽词三首(其一)

恭惟同自出,累世复通家。

惠沫沾枯涸,忠规补过差。

胸中明玉石,仕路困风沙。

尚有平生酒,秋原洒菊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喜太守毕朝散致政

膏火煎熬无妄灾,就阴息迹信明哉。

功名富贵两蜗角,险阻艰难一酒杯。

百体观来身是幻,万夫争处首先回。

胸中元有不病者,记得陶潜归去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喜念四念八至京

朔雪萧萧映薄帏,梦回空觉泪痕稀。

惊闻庭树鸟乌乐,知我江湖鸿雁归。

拂榻喜开姜季被,上堂先着老莱衣。

酒樽烟火长相近,酬劝从今更不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