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佛阁.大石旅情

暗尘四敛。楼观迥出,高映孤馆。清漏将短。

厌闻夜久,签声动书幔。桂华又满。

闲步露草,偏爱幽远。

花气清婉,望中迤逦,城阴度河岸。

倦客最萧索,醉倚斜桥穿柳线。

还似汴堤,虹梁横水面。看浪飐春灯,舟下如箭。

此行重见。叹故友难逢,羁思空乱。

两眉愁、向谁舒展。

形式: 词牌: 绕佛阁

翻译

夜色深沉,尘埃收敛,楼阁矗立,高高映照在孤独的旅馆。
夜已渐长,不再想听更漏声,签筒摇动,触动了书帷。
月光又洒满大地,我悠闲地漫步在露水覆盖的草丛,特别喜欢这幽静深远的意境。
花香清新,视线中花朵绵延,越过城墙,延伸到河边。
疲倦的旅人感到格外落寞,醉酒后倚靠在斜桥上穿过垂柳。
这里景色仿佛汴堤,彩虹般的桥梁横跨水面,看着春灯在波浪中摇曳,像离弦之箭般快速。
这次重游,感叹旧友难觅,羁旅的思绪纷乱无序。
两眉紧锁,向谁舒展这愁绪?

注释

暗尘:夜晚的尘埃。
孤馆:孤独的旅馆。
清漏:计时的滴漏。
书幔:书帷。
桂华:月光。
露草:沾有露水的草。
迤逦:绵延不断。
城阴:城墙的阴影。
斜桥:倾斜的桥。
柳线:垂柳枝条。
汴堤:历史上的汴京河堤。
虹梁:彩虹般的桥梁。
浪飐:波浪摇动。
春灯:春天的灯笼。
羁思:羁旅的思绪。
舒展:舒缓,释放。

鉴赏

这首《绕佛阁·大石旅情》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作品,描绘了旅居他乡时的夜晚景象和个人情感。词的开篇以暗尘收敛、楼阁高耸的环境起笔,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清冷的氛围。"清漏将短"暗示夜色已深,漏壶滴水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引发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接下来,词人漫步月光下的露草丛中,被桂花的清香吸引,流连于幽深之处,目光所及之处,看到城阴下的河流,更添离愁。"倦客"一词表达了词人的疲惫和孤独,醉倚斜桥,穿过柳丝,仿佛又回到了汴堤的场景,那如虹的桥梁倒映在水面,景色虽美,却触动了他的思乡之情。

"浪飐春灯,舟下如箭"形象地描绘了舟行之快,也暗示了词人急于归乡的心情。然而,故友难逢,羁旅的愁绪无处排解,词人眉头紧锁,无人可诉说心中的愁苦。整首词以景寓情,情感深沉,展现了词人在异乡的孤寂与怀旧之情。

收录诗词(235)

周邦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汉族。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字:美成
  • 号:清真居士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056年-1121年

相关古诗词

荔枝香近/荔枝香(其二)歇指

夜来寒侵酒席,露微泫。

舄履初会,香泽方熏,无端暗雨催人,但怪灯偏帘卷。

回顾,始觉惊鸿去云远。大都世间,最苦唯聚散。

到得春残,看即是、开离宴。

细思别后,柳眼花须更谁剪。此怀何处消遣。

形式: 词牌: 荔枝香

荔枝香近/荔枝香(其一)歇指

照水残红零乱,风唤去。

尽日测测轻寒,帘底吹香雾。

黄昏客枕无憀,细响当窗雨。看两两相依燕新乳。

楼下水,渐绿遍、行舟浦。暮往朝来,心逐片帆轻举。

何日迎门,小槛朱笼报鹦鹉。共剪西窗蜜炬。

形式: 词牌: 荔枝香

倒犯.仙吕调新月

霁景、对霜蟾乍升,素烟如扫。千林夜缟。

徘徊处、渐移深窈。何人正弄,孤影蹁跹,西窗悄。

冒霜冷貂裘,玉斝邀云表。共寒光、饮清醥。

淮左旧游,记送行人,归来山路窎。

驻马望素魄,印遥碧、金枢小。爱秀色、初娟好。

念漂浮、绵绵思远道。料异日宵征,必定还相照。

奈何人自衰老。

形式: 词牌: 倒犯

宴清都.中吕

地僻无钟鼓。残灯灭,夜长人倦难度。

寒吹断梗,风翻暗雪,洒窗填户。

宾鸿谩说传书,算过尽、千俦万侣。

始信得、庾信愁多,江淹恨极须赋。

凄凉病损文园,徽弦乍拂,音韵先苦。

淮山夜月,金城暮草,梦魂飞去。

秋霜半入清镜,叹带眼、都移旧处。

更久长、不见文君,归时认否。

形式: 词牌: 宴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