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珠歌

山僧自达空门久,淬炼心珠功已构。

珠迥玲珑主客分,往往声如师子吼。

师子吼,非常久,皆明佛性真如理。

有时往往自思惟,豁然大意心欢喜。

或造经,或造论,或说渐兮或说顿。

若在诸佛运神通,或在凡夫兴鄙吝。

此心珠,如水月,地角天涯无殊别。

祇因迷悟有参差,所以如来多种说。

地狱趣,饿鬼趣,多种轮回无暂住。

此非诸佛不慈悲,岂非阎王配交做。

劝时流,深体悉,见在心珠勿浪失。

五蕴身全尚不知,百骸散后何处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心珠歌》由唐代诗人寰普所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佛教中关于心与佛性的深刻主题。

开篇“山僧自达空门久,淬炼心珠功已构”,以山僧长期修行,磨砺心性,比喻人通过长时间的修行,逐渐达到内心的纯净与清明。接下来“珠迥玲珑主客分,往往声如师子吼”描绘了心性如同明珠般明亮,发出如同狮子般的威严之声,象征着修行者内心力量的觉醒与释放。

“师子吼,非常久,皆明佛性真如理”进一步强调了狮子吼的象征意义,代表了对真理的坚定追求和内心的觉醒。接着“豁然大意心欢喜”则表达了修行者在理解真理后的喜悦与解脱感。

“或造经,或造论,或说渐兮或说顿”展示了修行的不同路径和方法,无论是渐修还是顿悟,都是为了达到内心的清净与智慧。而“若在诸佛运神通,或在凡夫兴鄙吝”则指出无论是在佛前还是在凡尘,修行者都应保持谦逊与慈悲之心。

“此心珠,如水月,地角天涯无殊别”将心比作水中之月,无论身处何方,其本质不变,象征着内心的恒定与普遍性。最后“祇因迷悟有参差,所以如来多种说”强调了由于认知的差异,佛祖才会采用多种方式教导众生。

“地狱趣,饿鬼趣,多种轮回无暂住”描绘了六道轮回的苦难,以此警示人们要珍惜当下,避免堕入苦海。而“此非诸佛不慈悲,岂非阎王配交做”则表达了对佛祖慈悲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阎王的角色,提醒人们要警惕自己的行为。

“劝时流,深体悉,见在心珠勿浪失”是对读者的直接劝告,鼓励人们深入理解佛法,珍惜当下的心性,不要轻易放弃修行。最后“五蕴身全尚不知,百骸散后何处觅”则是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提醒人们要认识到身体终将消散,唯有内心的智慧才是永恒的。

整体而言,《心珠歌》以形象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佛教中的心性、修行、真理、慈悲、轮回等核心议题,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收录诗词(1)

寰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简寂观

物外灵踪客到稀,竹房斜掩旧荆扉。

丹书万卷题朱字,碧岫千重锁翠微。

泣露白猿携子去,唳风玄鹤傍人归。

祇应玉阙名长在,日暮閒云空自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马诗

尘土卧多毛色暗,风霜受尽眼由明。

形式: 押[庚]韵

庚子年遇赦

时清无大赦,何以安天下。

直到赤眉来,始寻黄纸写。

草草蠲赋与,忙忙点兵马。

天子自蒙尘,何曾济孤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马]韵

杂言

祇爱轻与肥,不忧贫与贱。

著牙卖朱紫,断钱赊举选。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