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蝶儿

雪遍梅花,素光都共奇绝。到窗前、认君时节。

下重帏,香篆冷,兰膏明灭。梦悠扬,空绕断云残月。

沈郎带宽,同心放开重结。褪罗衣、楚腰一捻。

正春风,新著摸,花花叶叶。粉蝶儿,这回共花同活。

形式: 词牌: 粉蝶儿

翻译

满地雪花覆盖着梅花,清冷的月光与它们共同构成奇妙绝伦的景象。当它来到窗前,正是与你相认的时刻。
室内垂挂着厚重的帷幕,香烟袅袅,蜡烛忽明忽暗。梦境飘渺,只环绕着破碎的云和残月。
沈郎形容消瘦,衣带宽松,曾经的情侣解开重重心结。她轻柔地整理衣裳,腰肢如楚楚动人的柳条。
正当春风拂面,她穿着新衣,花枝招展。粉蝶儿也仿佛与花朵一同鲜活起来。

注释

梅花:冬季开花的植物,象征坚韧和高洁。
素光:指月光,清冷的白色光线。
沈郎:借指女子所思之人,这里可能有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
同心:比喻夫妻或情侣间的深厚感情。
楚腰:形容女子细腰,源自古代对楚国女性身姿的赞美。
新著摸:新衣新饰,形容女子打扮得体。
粉蝶儿:蝴蝶,常用来象征爱情和春天。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雪后梅花的美丽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和独特的情感寄托。开篇“雪遍梅花,素光都共奇绝”两句,便以鲜明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一个白雪皑皑、梅花争妍的静谧空间,其中“素光”二字,不仅形容了雪的纯洁,也暗示了梅花在冬日的独特之美。

接着,“到窗前、认君时节”一句,诗人站在窗前,似乎是在呼应外界景物与内心情感的和谐统一。这里的“君”字,可以理解为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呼唤,或是对某种精神寄托的提及。

“下重帏,香篆冷,兰膏明灭”三句,则描绘了室内幽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重帷低垂,香炉中香气散发,但因为空间的寂寞显得格外清冷;“兰膏”即香料,点燃后香烟袅袅,却又渐渐消散,这些细节都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对过往美好的追忆。

“梦悠扬,空绕断云残月”两句,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流露。梦境中的自己似乎在追寻着什么,而那绕指的云层和残留的月光,都让人感到一种超脱现实的美丽与孤寂。

“沈郎带宽,同心放开重结”一句,可能暗示了一段情感的释放或是对过去某种羁绊的解脱。这里的“沈郎”,常指深情之人,而“同心”则意味着与某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褪罗衣、楚腰一捻”两句,描写的是诗人在春日里轻披衣衫,细触花枝叶间的柔和感觉。“褪罗衣”,即是解开衣襟,露出内里的衣服;“楚腰一捻”,则是在形容细腻的手指触摸到柔软的腰带。

最后,“正春风,新著摸,花花叶叶”及“粉蝶儿,这回共花同活”两句,诗人似乎在庆祝春天的到来与万物复苏的美好。春风轻拂,触摸着每一朵花和每一片叶;而粉蝶儿,则是指那些初生的蝴蝶,它们在这春日里同花共舞,共同享受生命之活力。

整首诗通过对雪梅、室内氛围、梦境、情感释放及春天景物的精细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和个人情感世界的深刻感悟与独特表达。

收录诗词(483)

毛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 字:泽民
  • 籍贯: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
  • 生卒年:1056——?约1124

相关古诗词

调笑(其二)泰娘

香歇。袂红黦。记立河桥花自折。隼旟绀幰城西阙。

教妾惊鸿回雪。铜驼春梦空愁绝。云破碧江流月。

形式: 词牌: 调笑令

调笑(其四)美人赋

钗冷。鬓云晚。罗袖拂人花气暖。风流公子来应远。

半倚瑶琴羞懒。云寒日暮天微霰。无处不堪肠断。

形式: 词牌: 调笑令

调笑(其十)破子

花好。怕花老。暖日和风将养到。东君须愿长年少。

图不看花草草。西园一点红犹小。早被蜂儿知道。

形式: 词牌: 调笑令

调笑(其一)崔徽

城月。冷罗袜。郎睡不知鸾帐揭。香凄翠被灯明灭。

花困钗横时节。河桥杨柳催行色。愁黛有人描得。

形式: 词牌: 调笑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