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春冰

一步一愁新,轻轻恐陷人。

薄光全透日,残影半销春。

蝉想行时翼,鱼惊蹋处鳞。

底虚难驻足,岸阔怯回身。

岂暇踟蹰久,宁辞顾盼频。

愿将兢慎意,从此赴通津。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每走一步都充满新的忧虑,生怕陷入困境。
微弱的光线几乎穿透了阳光,春天的残影也在逐渐消逝。
蝉似乎在思考飞翔时的翅膀动作,鱼儿被脚步声惊动,鱼鳞颤动。
脚下虚空难以停留,宽阔的岸边让人害怕转身。
哪有时间犹豫不决,宁愿频繁地回头张望。
我愿意带着谨慎的心情,从此踏上这条通向彼岸的道路。

注释

一步:每一步。
愁新:新的忧虑。
薄光:微弱的光线。
全透:几乎穿透。
残影:春天的残余影像。
半销:逐渐消逝。
蝉想:蝉似乎在想。
鱼惊:鱼儿受惊。
底虚:脚下虚空。
难驻足:难以停留。
岸阔:宽阔的岸边。
怯回身:害怕转身。
岂暇:哪有时间。
踟蹰:犹豫不决。
宁辞:宁愿。
顾盼:回头张望。
兢慎意:谨慎的心情。
通津:通向彼岸的道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踏冰的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前行道路的担忧和小心谨慎的情感。首句“一步一愁新”直白地表达了诗人的沉重心情,每一步都充满了新的忧虑。接着,“轻轻恐陷人”则是对这种踏冰前行可能带来的危险的担忧。

以下几句“薄光全透日,残影半销春”,通过对阳光和树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早春的萧瑟气氛,给人的感觉是春意未盛,但又不免让人感到有些许凄凉。蝉想行时翼、鱼惊蹋处鳞,则是诗人用动物比喻自己的心情和行为,表现了内心的不安与外界动作的警觉。

“底虚难驻足,岸阔怯回身”进一步描绘了踏冰的艰险和不稳定,以及面对这种环境时诗人内心的恐惧与退缩。最后,“岂暇踟蹰久,宁辞顾盼频”表达了诗人对于不能长时间停留在此地的无奈,以及不断回头观望的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踏冰过程的细致描绘,传递了一种谨慎前行、内心不安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5)

张萧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秦云寂寂僧还定,尽日无人鹿绕床。

日暮风吹官渡柳,白鸦飞出石头墙。

双双白燕入词堂。

形式: 押[阳]韵

须臾满寺泉声合,百尺飞檐挂玉绳。

座客醉来云雨散,一行高鸟万山秋。

绮罗香里春长在,丝管声中水暗流。

何事不归巫峡去,故来人世断人肠。

身居晓嶂红霞外,书读秋窗紫竹间。

瀑布水高清汉冷,莓苔桥滑碧烟虚。

日月在天常照耀,了无尘垢污清光。

形式:

长安失火后戏题莲花寺

金园宝刹半长沙,烧劫旁延一万家。

楼殿纵随烟焰去,火中何处出莲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送卢举使河源

故人行役向边州,匹马今朝不少留。

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竹为君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