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元代诗人郝经所作,名为《江云》。诗中描绘了江面上云与水交融的景象,展现出一种广阔而深邃的自然之美。
首句“江云似江水”,以云比水,形象地描绘出江面上云雾缭绕的情景,仿佛云与水融为一体,难以分辨。接着,“渺渺复粼粼”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景象的辽阔和波光粼粼的动态美,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浩瀚的江面之上,感受着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
“晻霭无穷态,纡馀不尽春”两句,通过描绘云雾的变幻莫测和春天的生机勃勃,展现了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变化与生命力。晻霭,即云雾弥漫的状态,这里用来形容云的形态变化无穷,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而“纡馀不尽春”则表达了春天的美丽与永恒,即使在云雾之中,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接下来,“遮回断行雁,望杀未归人”两句,将视角转向了空中,描绘了一幅雁阵南飞的画面。雁群在云雾中穿梭,时隐时现,给人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同时,诗人也借雁阵的南飞,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思念之情,以及对归家之人的深深期盼。
最后,“何日星轺路,冯高更忆亲”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待和对亲人的思念。星轺,古代指使者乘坐的车马,这里借指诗人自己或使者,表达了对未知旅程的向往和对家人的牵挂。冯高,可能是指诗人所在的地点或目的地,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再次与家人团聚。
整体而言,这首《江云》诗通过对江面云雾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宁静,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