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倦夜》由宋代诗人谢薖所作,描绘了深夜中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疲惫。首句“山月斜临帐”以斜挂的山月映照在帐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氛围。接着,“山风细拂裳”通过轻柔的山风触碰衣裳,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清凉。
“萧萧碧烟静,炯炯白间凉”两句,运用拟声词“萧萧”形容烟雾的飘渺,与“炯炯”相对,一动一静,对比鲜明,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凉爽。而“碧烟”和“白间”则分别指代了深邃的夜色与明亮的月光,两者交织,构成了一幅幽静而又不失生动的画面。
“境寂万缘息,心灰千虑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无论是外界的纷扰还是内心的思绪,在这宁静的夜晚都仿佛被洗涤殆尽,只剩下一片空灵与淡泊。最后,“无端催曙鸟,底事厌宵长”以清晨的啼鸟打破夜的寂静,反问为何厌倦漫长的夜晚,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抒发,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宁静夜晚的留恋。
整体而言,《倦夜》通过对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既有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捕捉,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