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渔家日暮乱收罾,欲及前舟苦未能。
行尽绿杨二十里,隔河遥见驿亭灯。
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舟行》描绘了舟行途中日暮时分的景象与情感。
首句“渔家日暮乱收罾”,生动展现了渔民在日落时分忙碌收网的场景,渔舟点点,归心似箭,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劳动的辛劳。次句“欲及前舟苦未能”,则表达了诗人对追赶前舟的渴望与无奈,虽心急如焚却力不从心,这种情感的细腻捕捉,让人感同身受。
后两句“行尽绿杨二十里,隔河遥见驿亭灯”,将视角拉远,描绘了一幅更为广阔的画面。诗人行进在绿柳环绕的水道上,走了足足二十里,疲惫与期待交织。最终,在河对岸,一盏温暖的驿亭灯火映入眼帘,这不仅是旅途中的一个小小慰藉,也象征着前方的希望与温暖。灯火虽远,却给人以光明与方向,寓意深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舟行途中的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既有对劳动生活的朴素描绘,也有对远方希望的寄托,情感真挚,意境悠远。
不详
一字汝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天台灵草满溪香,缥缈鸾笙隔洞房。
谁见桃源花树里,春来日日待刘郎。
江头芳树碧重重,中有危楼对楚峰。
尽日娉婷倚窗下,看花不使外人逢。
楼上仙衣捲薄罗,楼前春暖杏花多。
凤箫最好吹明月,惟有萧郎自教他。
江草离离江水流,玉人何处卷帘钩。
垂杨学尽春来瘦,不省人间有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