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屏山赠欧阳叔弼

漫郎天骨清,生与世俗异。

学道新有得,为贫聊复仕。

每于红尘中,常起青霞志。

屏山辍赠子,莫遣污簪珥。

寓目紫翠间,安眠本非睡。

梦中化为鹤,飞入长松寺。

形式: 古风

翻译

他的气质超凡,与世俗格格不入。
他新近在修道上有所领悟,为了谋生暂时投身仕途。
每当身处尘世喧嚣,他心中常怀出尘之志。
我将屏风山赠送给你,别让它玷污了你的高洁。
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他本就不是为了睡眠。
在梦境中,他化身为鹤,飞进了那座松林中的寺庙。

注释

漫郎:形容人气质非凡。
学道:修习道术或哲学。
聊复:姑且,暂时。
红尘:指尘世,世俗生活。
青霞志:出尘的志向。
屏山:屏风山,可能是一种象征。
簪珥:古代妇女的首饰,这里代指贵重物品。
寓目:观赏。
非睡:并非真正的睡眠。
化为鹤:道教中仙人常以鹤为化身。
长松寺:隐逸之地,寺庙。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开篇“漫郎天骨清,生与世俗异”表达了一种出尘脱俗的高洁品格和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紧接着,“学道新有得,为贫聊复仕”则透露出诗人对道德修养有所成就,对于物质贫困持平常心,并非因贫穷而重新追求功名利禄。

“每于红尘中,常起青霞志”显示了诗人在俗世纷扰中依然保持着超脱的心境和对精神家园的向往。接下来的“屏山辍赠子,莫遣污簪珥”则是诗人以屏山为喻,告诫后代要保持清白,不被世俗之尘染污。

“寓目紫翠间,安眠本非睡”描绘了一种宁静致远、心灵的安顿状态,这里的“紫翠”常指佛教中的净土,或可理解为诗人内心所向往的清净世界。结尾“梦中化为鹤,飞入长松寺”则是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现实、达到精神自由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和境界,展现了苏轼不羁的思想和高远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新渡寺席上,次赵景贶、陈履常韵,送欧阳叔弼。比来诸君唱和,叔弼但袖手傍睨而已,临别,忽出一篇,颇有渊明风致,坐皆惊叹

神屠不目全,妙额惟妆半。

更刀乃族庖,倚市必丑悍。

平生魏公筹,忽斲郢人墁。

诗书亦何用,适道须此馆。

多言虽数穷,微中或排难。

子诗如清风,翏翏发将旦。

胡为久闭匿,绮语真自患。

许时笑我痴,隔屋相咏叹。

竟识彦道不,绝叫呼百万。

清朝固多士,人门子皆冠。

莫言清颍水,从此隔河汉。

异时我独来,得鱼杨柳贯。

持归不忍食,尺素解凄断。

中有清圆句,铜丸飞柘弹。

春愁结凌澌,正待一笑泮。

百篇倘寄我,呻吟郑人缓。

形式: 古风

次韵赵景贶春思,且怀吴越山水

岁华来无穷,老眼久已静。

春风如系马,未动意先骋。

西湖忽破碎,鸟落鱼动镜。

萦城理枯渎,放闸起胶艇。

愿君营此乐,官事何时竟。

思吴信偶然,出处付前定。

飘然不系舟,乘此无尽兴。

醉翁行乐处,草木皆可敬。

明朝游北渚,急扫黄叶径。

白酒真到齐,红裙已放郑。

形式: 古风

次韵陈履常张公龙潭

明经宣城宰,家此百尺澜。

郑公不量力,敢以非意干。

玄黄杂两战,绛青表双蟠。

烈气毙强敌,仁心恻饥寒。

精诚祷必赴,苟简求亦难。

萧条麦麰枯,浩荡日月宽。

念子无吏责,十日勤征鞍。

春蔬得雨雪,少助先生盘。

龙不惮往来,而我独宴安。

闭阁默自责,神交清夜阑。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小饮西湖,怀欧阳叔弼兄弟,赠赵景贶、陈履常

岁暮自急景,我闲方缓觞。

欢饮西湖晚,步转北渚长。

地坐略少长,意行无涧冈。

久知荠麦青,稍喜榆柳黄。

盎盎春欲动,潋潋夜未央。

水天鸥鹭静,月露松桧香。

抚景方晼晚,怀人重凄凉。

岂无一老兵,坐念两欧阳。

我意正麋鹿,君材亦圭璋。

此会不可再,此欢不可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