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树

稽首如来种,悲生末世中。

枝枝成小果,叶叶现神通。

海月分清影,天香逐晓风。

愿惟迷己者,睹此出樊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虔诚礼拜如来教,悲伤降临在末法时。
每枝每叶结小果,显现佛法无边妙用。
海面月光分清辉,天香随晨风四处飘散。
但愿那些迷失自我的人,能借此看到超脱束缚之道。

注释

稽首:虔诚礼拜。
如来:佛教中的佛陀。
末世:佛教中指世间衰败时期。
枝枝:比喻佛法的分支。
小果:象征修行的成果。
神通:佛教中指超越常人的智慧和能力。
海月:比喻佛法的普照。
清影:清晰的月光。
天香:象征佛法的芬芳。
晓风:清晨的微风。
迷己者:迷失自我之人。
出樊笼:脱离束缚,获得解脱。

鉴赏

这首诗名为《罗汉树》,是宋代僧人释智愚所作。诗人以罗汉树为象征,表达了对世间末法时期的感慨和对修行者的期许。首句“稽首如来种”暗示了罗汉树与佛教的关联,如同佛陀的种子般根植于人们心中。接下来的“悲生末世中”流露出对世间纷扰、道德沦丧的忧虑。

“枝枝成小果,叶叶现神通”描绘了罗汉树虽身处乱世,却依然坚韧生长,每一片叶子都展现出佛法的力量,寓意修行者在困境中显现智慧和神通。诗人通过海月和天香的意象,“海月分清影”象征着佛法的清澈照见,“天香逐晓风”则寓言佛法的传播和觉醒。

最后两句“愿惟迷己者,睹此出樊笼”,诗人希望那些迷失自我的人能从这罗汉树的景象中得到启示,从而挣脱世俗的束缚,走向心灵的解脱。整首诗富有哲理,借物喻人,体现了禅宗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

收录诗词(545)

释智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 号:虚堂
  • 籍贯:四明象山(今属浙江)
  • 生卒年:1185年—1269年

相关古诗词

剃剪林荣

众技尔为得,养生何所亲。

箧中三寸铁,云外一闲身。

黑白已无几,修治转失真。

畏寒宜少伐,未愧舀溪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春日对镜

不住复新新,来从幻里真。

旧髯皆变白,老眼尚精神。

世事终难鉴,菱花亦有尘。

东风原上草,不觉又生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赵开府访霞谷次韵谢之

旌幢天外见,缥缈谷中来。

望重草先偃,山灵云自开。

禅衣坐幽石,棕柄拂清埃。

勋业凌烟上,难教隐钓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隐侍者游乳峰

窦深惟古雪,霄岸列危峦。

到者难披顶,寻师多卖单。

无时云气重,长带瀑声寒。

挨得入门句,归来示我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