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元代诗人虞集所作,名为《柯敬仲画古木疏篁》。诗中描绘了柯敬仲所绘之画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木与疏篁的苍然之美。
首句“不见丹丘四五年”,诗人以时间的流逝引出对过去景色的怀念,暗示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接着,“幽篁古木更苍然”一句,直接点明了画面的主题——古木与疏篁,用“苍然”二字生动地描绘了它们历经岁月而愈发坚韧、深沉的形态。
“蒹葭霜露风连海,翡翠兰苕月在川”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意境。通过“蒹葭”、“霜露”、“风”、“海”等自然元素,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同时,“翡翠兰苕月在川”则以月光洒在溪流之上,映照出翠绿的兰苕,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忆昔画图天上作,每题诗句世间传”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幅画作的深刻印象和对其艺术价值的认可。通过回忆昔日的创作情景,以及画作流传于世的事实,体现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影响力。
最后,“前村深雪谁高卧,亦有晴虹贯夜船”两句,以想象中的场景收尾。前句“前村深雪谁高卧”描绘了一个冬日清晨,雪覆盖着村庄,有人在温暖的屋内静静地休息,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后句“亦有晴虹贯夜船”则以晴空中的彩虹贯穿夜航船只的形象,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未来,同时也寓意着艺术作品能够跨越时空,为人们带来光明与喜悦。
整首诗通过对柯敬仲画作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和谐,也蕴含了诗人对艺术、时光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