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宿石门洞

胜寄越筹岭,霁心投翠微。

阴林见法侣,尽夕留松扉。

石门发天声,海月澄秋衣。

风泉有馀响,倏尔清尘机。

愿言托香界,信宿以忘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秋夜宿石门洞》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在山中石门洞留宿的静谧画面。首句“胜寄越筹岭”,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境地的赞美,仿佛超越了寻常的旅途,选择了这隐秘而优美的越筹岭。接着,“霁心投翠微”写出了诗人雨后心情舒畅,投身于青翠山色中的宁静心境。

“阴林见法侣”暗示了诗人身处僧侣修行之地,见到同修者,增添了禅意。诗人与僧侣们共度长夜,直至“尽夕留松扉”,沉浸在松木清香和自然之音中,流连忘返。石门处传来天籁般的声响,如“石门发天声”,而“海月澄秋衣”则描绘出明亮的月光照亮了秋夜,使人心境清澈。

“风泉有馀响”进一步渲染了山间清幽的氛围,风过泉声,余音袅袅,诗人的心灵得到了片刻的洗涤。最后两句“愿言托香界,信宿以忘归”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此地沉浸于佛理与自然之中,甚至忘记了回归尘世的念头,流露出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和对禅修生活的深深喜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热爱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

收录诗词(1328)

王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字:安仲
  • 籍贯:长乐沙堤
  • 生卒年:1343-?

相关古诗词

新秋有怀

梧桐覆金井,镜水澄秋碧。

商飙忽来过,一叶凉萧索。

落叶尚号蝉,芳山复鸣鵙。

夕露生我衣,天河夜深白。

惆怅思远人,沧洲坐来隔。

形式: 古风

与同志泛舟得练字

日夕山水佳,扬舲剧欢燕。

云光落妓钗,露气侵纨扇。

遂结鲛人居,仍穷水晶殿。

微月天际来,澄波静如练。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古镜

妾有蟠龙镜,秦王在时见。

绣涩隐菱花,苍苍蚀虫篆。

浮云薄太清,孤月沈秋练。

从此知妾心,何由见君面。

形式: 古风

兰畹

兰生被九畹,葳蕤凌众芳。

风泛紫英秀,露滋云叶凉。

蕺之以为佩,何必珩与璜。

常恐雪霰集,将随萧艾荒。

相思在元澧,日夕空徬徨。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