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畹

兰生被九畹,葳蕤凌众芳。

风泛紫英秀,露滋云叶凉。

蕺之以为佩,何必珩与璜。

常恐雪霰集,将随萧艾荒。

相思在元澧,日夕空徬徨。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兰畹》描绘了一幅清幽高洁的兰花图景。"兰生被九畹,葳蕤凌众芳",开篇即展现出兰花生长在广阔的九畹之地,其繁茂的姿态超越了众多花卉,显示出其独特地位。"风泛紫英秀,露滋云叶凉",通过风的吹拂和露水的滋润,进一步描绘了兰花的娇艳与清新,其紫色花朵在风中摇曳,云叶在露水中显得更加清凉。

"蕺之以为佩,何必珩与璜",诗人以兰花比喻高洁的人格,认为佩戴兰花就足以体现人的品质,无需华丽的装饰。"常恐雪霰集,将随萧艾荒",表达了对兰花可能遭受严冬摧残的忧虑,暗示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同时也寓言了人才在乱世中的命运。

最后两句"相思在元澧,日夕空徬徨",诗人借兰花寄托相思之情,即使身处困境,仍怀有对理想和远方的思念,每日每夜都在彷徨中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展现了兰花的高雅气质和诗人的高尚情操。

收录诗词(1328)

王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字:安仲
  • 籍贯:长乐沙堤
  • 生卒年:1343-?

相关古诗词

书灵山法堂

香台隐鹫峰,钟声云萝深。

半壁见灯影,虚空闻梵音。

忍草被幽石,灵花曜阳林。

唯应虎溪水,可以清尘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题东华观壁

林馆隐空青,鸟外三花夕。

药草半庭闲,烟萝数峰碧。

阴林绝行踪,旷古多灵迹。

独鹤天际还,寒流月中白。

偶与仙人期,尘心坐来息。

形式: 古风

越城闻笛

朝登清泠台,夜宿无诸郭。

羌笛何处来,梅花梦中落。

悲凉关月寒,凄断秋山薄。

不是别离人,闻尔亦萧索。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南山塔晚眺

层标际飞翠,落日悬孤嶂。

霜降群山残,天秋百泉响。

夕鸟澄远心,归云发遐想。

愿言谢尘埃,复此丘中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