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题赵仲穆画

长城远筑阿房起,黔首驱除若蝼蚁。

谁知别有小乾坤,藏在桃花白云里。

桃花重重间白云,洞门锁住千年春。

男耕女织作生业,版籍不是秦家民。

桑麻鸡犬村村屋,流水门墙映花竹。

无端渔父绿蓑衣,带得黄尘入幽谷。

主人迎客坐茅堂,共话山中日月长。

但见花开又花落,岂知世上谁兴亡。

明朝渔父归城市,回首云山若千里。

再来何处觅仙踪,恨满桃花一溪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萨都剌的《桃源行题赵仲穆画》描绘了一幅隐逸世外桃源的景象。诗人以长城和阿房宫的宏大背景开篇,反衬出桃花白云深处的宁静与超脱。桃花重叠,白云缭绕,洞门深锁,寓意着一个与世隔绝、永恒如春的仙境。在这里,人们过着男耕女织的淳朴生活,不受版籍束缚,如同秦朝之外的自由民。

村庄环境优美,桑麻环绕,鸡犬相闻,流水人家映衬着花竹,展现出田园诗意的画面。渔父的形象悠然自得,他的绿色蓑衣与黄尘形成对比,更显其超脱尘世的清高。主人与客人在茅堂畅谈,对山中岁月的感慨,反映出他们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

然而,渔父最终还是要回归城市,回首望去,云山遥远,暗示着桃花源的不可久留。诗人借渔父之口表达了对寻找仙踪的遗憾,以及对世间兴亡无常的感慨。最后,满溪桃花水似乎承载了诗人的无尽愁绪,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与失落。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描绘桃源图景,寄寓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具有浓厚的隐逸情怀。

收录诗词(800)

萨都剌(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书法家。回族(一说蒙古族)。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字:天锡
  • 号:直斋
  • 籍贯:其先世为西域
  • 生卒年:约1272—1355

相关古诗词

回风波吊孔明先生

大江东流日夜白,已矣英雄不堪说。

朔风挟雨过江来,犹向矶头溅腥血。

汉家神气四海摇,奸雄贼子相贪饕。

二龙雌雄尚未决,将军战骨如山高。

先生谋略满怀抱,坐视狂尘不为扫。

若非蜀主三顾贤,终只如龙卧南亩。

仰天一出摧奸锋,纶巾羽扇生清风。

许君义气肝胆裂,兵枢尽在掌握中。

赤壁楼船满江夏,伏剑登坛唯叱咤。

忠心耿耿天必从,烈火回风山亦赭。

可怜一炬功未成,将星已坠西南营。

力吹汉水灰未醒,呜呼天命何不平。

伫立矶头盼吴越,感慨令人生白发。

先生虽死遗表存,大义晶晶明日月。

形式: 古风

送王伯循御史赴广东佥宪时仆将回燕京

沙头酒尽惜别离,江波日色浮绣衣。

清溪柳花白荡荡,白下柳树青依依。

秋云双骢岭表去,明月一雁燕南飞。

曲江水发愿相忆,莫遣鲤鱼音信稀。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高邮阻风

离家十日得顺水,不卸蒲帆一千里。

忽然今日风打头,寸波寸水逆上流。

小儿造物不可测,昨日南风今日北。

黄郎束手篷下眠,尽日閒看顺水船。

顺船得势如马走,相望招呼不回首。

长风破浪我亦曾,顺逆偶尔非人能。

形式: 古风

清明游鹤林寺

青青杨柳啼乳鸦,满山烂开红白花。

小桥流水过古寺,竹篱茅舍通人家。

潮声卷浪落松顶,骑鹤少年酒初醒。

若将何物赏清明,且伴山僧煮新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