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周伦所作的《送周君大赴临安节判》。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前往千里之外的临安时的景象与心情。
首联“临安天万里,十月使君舠”,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将临安与友人的距离拉远,以“万里”形容距离之遥远,以“十月”点明时节,营造出一种壮阔而略带悲凉的氛围。友人乘舟出发,舟小如豆,隐于广阔的天地间,预示着离别的沉重与不舍。
颔联“峡气停矶浪,霜风捲瘴毛”,进一步描绘了友人途经险峻峡谷时的景象。峡中雾气弥漫,停泊在岸边的船只被波浪轻轻摇晃,仿佛随时可能被卷入激流之中。霜风凛冽,吹动着岸边的草木,也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这里的“捲”字生动地表现了风力之强,同时也暗示了环境的恶劣。
颈联“过江乡路隔,望斗驿楼高”,转而描述了友人穿越江河,路途遥远,只能遥望远处的驿站,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故乡的思念。这里的“望斗”不仅指望着北斗星,也是对远方家乡的向往与思念。
尾联“白下音书僻,临分罄浊醪”,最后点明了送别的情景。友人即将离开,两人相约在分别之际,饮尽最后一杯浊酒,以此表达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的祝福。这里的“白下”指的是当时的南京,与临安相对,象征着两地的遥远与别后的孤独。“罄浊醪”则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送别场景中的情感与景象,既有对友人旅途艰辛的关切,也有对离别后孤独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深深珍视,情感丰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