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用使君与其子端常邀仆与小儿过同游东山浮金堂,戏作此诗

昔与徐使君,共赏钱塘春。

爱此小天竺,时来中圣人。

松如迁客老,酒似使君醇。

系舟藤城下,弄月镡江滨。

江月夜夜好,云山朝朝新。

使君有令子,真是石麒麟。

我子乃散材,有如木轮囷。

二老白接䍦,两郎乌角巾。

醉卧松下石,扶归江上津。

浮桥半没水,揭此碧鳞鳞。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从前与徐使君,一同欣赏钱塘春色。
特别喜欢这小天竺,常有圣人在此驻足。
松树像流放的文人般苍老,美酒如同使君般醇厚。
我们在藤城下系船,月下在镡江边嬉戏。
江上的月夜总是美好,云山日新月异。
使君有才德出众的儿子,真如石麒麟一般难得。
我的孩子却无用之才,就像木头堆里的圆木。
两位老人白发苍苍,两个年轻人头戴乌角巾。
我们醉倒在松石之下,互相扶持走过江边渡口。
浮桥半浸在水中,映照出碧波粼粼的水面。

注释

昔:从前。
徐使君:一位姓徐的官员。
钱塘:古地名,今杭州。
小天竺:可能指杭州的小天竺寺。
圣人:此处指有学问或品德高尚的人。
松如迁客:比喻流放的文人。
使君醇:指使君的酒醇厚。
藤城:用藤编成的城墙。
镡江:河流名。
石麒麟:古代传说中的瑞兽,象征吉祥。
散材:无用之才,自谦之词。
木轮囷:形容木材堆积的样子。
白接䍦:形容老人的白发。
乌角巾:古代读书人的头巾。
醉卧:喝醉后躺下。
津:渡口。
浮桥:可浮动的桥。
碧鳞鳞:形容水面波光粼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徐使君在钱塘共赏春光的美好时光。小天竺之称,表明诗人对此地景色的喜爱,以及它经常吸引圣贤之人的赞誉。诗中“松如迁客老,酒似使君醇”两句,用生动的比喻描写了松树与酒的特性,既形象又富有情感。

接着,“系舟藤城下,弄月镡江滨”一段,通过具体的动作展示了诗人与友人的轻松愉悦之态。他们在江边系舟赏月,享受着自然美景和人生乐趣。而“江月夜夜好,云山朝朝新”则是对不断变化又永恒美好的自然景观的赞叹。

诗中还提到了使君有令子,像石麒麟一样出众,而自己儿子则如同木轮囷,不甚突出。这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子弟才华的肯定,也流露出自谦之意。

最后,“二老白接䍦,两郎乌角巾。醉卧松下石,扶归江上津”一段,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示了诗人与友人饮酒作乐、共度时光的情景。而“浮桥半没水,揭此碧鳞鳞”则是对当下美好场景的留恋和赞美。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和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送鲜于都曹归蜀灌口旧居

籋尽霜须照碧铜,依然春雪在长松。

朝行犀浦催收芋,夜渡绳桥看伏龙。

莫叹倦游无驷马,要将老健敌千钟。

子云三世惟身在,为向西南说病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送邵道士彦肃还都峤

乞得纷纷扰扰身,结茅都峤与仙邻。

少而寡欲颜常好,老不求名语益真。

许迈有妻还学道,陶潜无酒亦从人。

相随十日还归去,万劫清游结此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书韩干二马

赤髯碧眼老鲜卑,回策如萦独善骑。

赭白紫骝俱绝世,马中湛岳有妍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

皇天遣出家,临老乃学道。

北归为儿子,破戒堪一笑。

披云见天眼,回首失海潦。

蛮唱与黎歌,馀音犹杳杳。

大儿牧众稚,四岁守孤峤。

次子病学医,三折乃粗晓。

小儿耕且养,得暇为书绕。

我亦困诗酒,去道愈茫渺。

纷纷何时定,所至皆可老。

莫为柳仪曹,诗书教氓獠。

亦莫事登陟,溪山有何好。

安居与我游,闭户净洒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