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陆侍御破石埭草寇东峰亭赋诗

古诗东峰上,登临兴有馀。

同观白简使,新报赤囊书。

几处闲烽堠,千方庆里闾。

欣欣夏木长,寂寂晚烟徐。

战罢言归马,远师赋出车。

因知越范蠡,湖海意何如。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翻译

在东峰之上,我登高游览,心中充满兴致。
一同观赏使者手持的白色竹简,新近收到的红色封袋里的文书。
四处烽火台显得宁静,各方城乡都沉浸在庆祝的气氛中。
夏日树木欣欣向荣,傍晚的炊烟缓缓升起。
战争结束后,我们谈论着归来,远方的军队也派出车辆运输物资。
由此可知,像越国的范蠡那样,泛舟湖海的心境又是怎样呢?

注释

东峰:山峰名。
登临:登山游览。
白简使:手持白色竹简的使者。
赤囊书:红色封袋里的文书。
烽堠:烽火台。
庆:庆祝。
夏木长:夏日树木茂盛。
晚烟徐:傍晚炊烟慢慢升起。
战罢:战争结束后。
赋出车:派出车辆运输。
越范蠡:指范蠡,春秋时期越国大夫。
湖海意:泛舟湖海的志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东峰上登临远眺,心情喜悦之景。其中“古诗东峰上,登临兴有馀”两句表明诗人身处高处,对周围美好景色感到欣慰和满足。“同观白简使,新报赤囊书”则显示了军事上的捷报,使节来回传递着胜利的消息,增添了一份喜悦之情。

“几处闲烽堠,千方庆里闾”描述了战争结束后边疆安宁的情景,而“欣欣夏木长,寂寂晚烟徐”则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平和与生机。

“战罢言归马,远师赋出车”表明战争已结束,军队准备返回,而远方的军队也即将班师回朝。最后,“因知越范蠡,湖海意何如”则是诗人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战争胜利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收录诗词(2)

袁傪(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玄宗天宝十五载,登进士第。历监察御史。代宗宝应元年,为河南副元帅李光弼行军司马。广德元年,率军平浙东袁晁,进太子右庶子。旋平宣州方清,大集文士赋诗。大历十二年至十四年间,任兵部侍郎

  • 籍贯:陈郡

相关古诗词

东峰亭同刘太真各赋一物得垂涧藤

寒涧留不息,古藤终日垂。

迎风仍未定,拂水更相宜。

新花与旧叶,惟有幽人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惠文太子挽歌

寒仗丹旄引,阴堂白日违。

暗灯明象物,画水湿灵衣。

羽化淮王去,仙迎太子归。

空馀燕衔土,朝夕向陵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鸿门行

少年买意气,百金不辞费。

学剑西入秦,结交北游魏。

秦魏多豪人,与代亦殊伦。

由来不相识,皆是暗相亲。

宝马青丝辔,狐裘貂鼠服。

晨过剧孟游,暮投咸阳宿。

然诺本云云,诸侯莫不闻。

犹思百战术,更逐李将军。

始从灞陵下,遥遥度朔野。

北风闻楚歌,南庭见胡马。

胡马秋正肥,相邀夜合围。

战酣烽火灭,路断救兵稀。

白刃纵横逼,黄尘飞不息。

虏骑血洒衣,单于泪沾臆。

献凯云台中,自言塞上雄。

将军行失势,部曲遂无功。

新人不如旧,旧人不相救。

万里长飘飖,十年计不就。

弃置难重论,驱马度鸿门。

行看楚汉事,不觉风尘昏。

宝剑中夜抚,悲歌聊自舞。

此曲不可终,曲终泪如雨。

形式: 古风

清清江潭树,日夕增所思。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