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扇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

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

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

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

何人称相对,清瘦白须翁。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翻译

白色是自然的色彩,圆形来自于裁剪的工艺。
声音如松林中的风声,飘动像仙鹤在空中翻飞。
在炎热的夏天它像雪一样不融化,整年都有无尽的凉意。
在手中带来秋意,在怀中藏着月亮的影子。
麈尾的斑点不是它的匹敌,蒲葵的粗糙与它不同。
谁能与它相匹配呢?那清瘦而有白须的老翁。

注释

素:未经染色的白色。
圆因:因为被制作成圆形。
飒:形容风声。
松起籁:松林间的风声。
飘似:飘动得像。
麈尾:古代的一种拂尘,由鹿尾制成。
斑非疋:斑点无法与之相比。
蒲葵:一种制作扇子的材料。
陋不同:显得粗糙不相同。
何人:谁。
称相对:与之相配。
清瘦:瘦削而清高。
白须翁:有白胡子的老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风景画面,同时也融入了对自然之美和人世间智者的赞美。开篇两句“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表明了诗人对自然本真之美的欣赏,以及通过工匠之手将这种美塑造成实用的扇子。接下来的“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则以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夏日微风轻拂与高飞的大雁,给人带来凉爽和自由之感。

中间两句“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突出了自然界中的奇观——即使是在酷热的夏季,也有不融的雪,以及一年四季都在吹拂的风。紧接着,“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则是诗人对扇子的使用情景进行了想象,将秋意带到手中,甚至能将夜晚的明月收于怀中,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把握,也是对生命节奏的感悟。

最后两句“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何人称相对,清瘦白须翁”中,“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可能是在赞美扇子的装饰之美,每一部分都独具匠心,不同于平常。而“何人称相对,清瘦白须翁”则是对诗中的智者——也许是一位高寿的老者,或者是有着深邃智慧的人物进行了描绘,通过其清瘦与白须,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气质。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力,更透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和对人生智慧的赞颂。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立秋夕有怀梦得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是夕凉飙起,闲境入幽情。

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

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

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仲夏斋居偶题八韵寄微之及崔湖州

腥血与荤蔬,停来一月馀。

肌肤虽瘦损,方寸任清虚。

体适通宵坐,头慵隔日梳。

眼前无俗物,身外即僧居。

水榭风来远,松廊雨过初。

褰帘放巢燕,投食施池鱼。

久别闲游伴,频劳问疾书。

不知湖与越,吏隐兴何如。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会昌二年春题池西小楼

花边春水水边楼,一坐经今四十秋。

望月桥倾三遍换,采莲船破五回修。

园林一半成乔木,邻里三分作白头。

苏李冥蒙随烛灭,陈樊漂泊逐萍流。

虽贫眼下无妨乐,纵病心中不与愁。

自笑灵光岿然在,春来游得且须游。

形式: 排律 押[尤]韵